Nature:江南大学胥传来团队首次发现高效介导免疫应答的手性纳米免疫佐剂
江南大学胥传来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正刊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题为“Enantiomer-dependent immunological response to chiral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独特的手性纳米免疫佐剂能均衡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不但为保护性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治疗性疫
ChemCatChem:发表了工程化胺脱氢酶制备芳香族手性胺最新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穆晓清副教授团队在利用胺脱氢酶制备芳香族手性胺药物中间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Iterative alanine scanning mutagenesis confers aromatic ketone specificity and activity of L-amine dehydrogenases”正式发表于ChemCa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揭示土壤生物可定向控制手性除草剂污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土壤生物可定向控制手性除草剂污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有害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上。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和节省人工,农田除草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不合理使用,导致除草剂有效利用率低,残留污染严重。如何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降低除草
Metabolic Engineering:实现精草铵膦手性前体的高水平发酵合成
草铵膦属于膦酸类除草剂,能够抑制植物氮代谢途径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从而干扰植物的代谢,使植物死亡。草铵膦具有杀草谱广、低毒、活性高和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目前化学合成的草铵膦均为DL外消旋体,但仅L-草铵膦具有除草作用,D型则几乎无活性。若制成仅有L-草铵膦(也称精草铵膦)的产品进行使用,可使草铵膦的用量减少一半,显着提高经济性,降低使用成本,减轻环境压力。L
ACS Catalysis:“一锅酶法”制备氟苯尼考合成的最直接手性中间体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双君团队的研究成果“One-Po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n Aminodiol Intermediate of Florfenicol Using Engineered Transketolase and Transaminase”。林双君教授为通讯作者
研究人员设计开发氨基酸手性识别的单分子技术
氨基酸是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同时也是许多药物分子的重要组成片段,在生命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有氨基酸组成的蛋白酶具有高度专一的催化活性。因此,氨基酸的高灵敏检测与精准分析不仅仅可以加深对氨基酸在生命体内发挥作用机制的理解,同时在食品工业、天然产物和医药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短肽分子手性可控组装方面获进展
β-淀粉样蛋白多肽的核心识别序列—苯丙氨酸二肽不仅具有超强的自组装能力、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降解等优点,还具有天然的手性特征。以苯丙氨酸二肽作为模仿生物体手性组装的简易模型,对于理解Aβ纤维的结构基础、构建超分子手性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李峻柏研究团队在短肽分子的可控组装与功能化调控方面
酶促不对称合成双手性中心γ-或δ-内酰胺研究获进展
手性内酰胺是药物和天然生物碱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骨架结构。目前,手性内酰胺主要通过基于C-C键生成的Michael反应和贵金属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化学方法进行合成,此类方法反应步骤较多、合成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利用亚胺还原酶或ω-转氨酶催化酮酯进行不对称胺化的酶促法生成γ-或δ-内酰胺的方法也被少量应用,但此方法只能形成一个手性中心,如何通过酶促法精
胺脱氢酶合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
手性胺醇化合物是合成较多重要药物的前体。目前,制备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传统化学法和生物酶拆分法,前者依赖重金属而后者转化率有待提高。经氨基酸脱氢酶(AADHs)定向进化而来的胺脱氢酶(AmDHs)能够以廉价的氨作为氨基供体,不对称还原胺化潜手性羟酮生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理论转化率可达100%,且副产物只有水,是理想的绿色合成途径。如何快速挖掘获得高性能AmD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