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内涵到超高分辨率的奥秘——细胞成像特别专题
细胞图像,是在科研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图像的获取和分析的自动化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中国科研水平发展迅速,科研人员对细胞图像的质量及其获取与分析的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找到了诸多更新、更有效的细胞成像新方法,甚至实时监控细胞活动的过程,为细胞生物学的临床转化提供更精确的图像依据。 让我们一起从高内涵、超高分辨率开始,走进细胞成像的巧妙世界。
GE医疗无射线Invenia ABUS乳腺成像技术获FDA批准
GE医疗无射线Invenia ABUS乳腺成像技术获FDA批准,与乳房X光检查相比,该技术可发现更多(35.7%)的癌症。
Analyt Chim Acta:开发出一种检测早期感染的光-纳米探针技术
2013年6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技术,使用光和纳米探针来检测病人机体的感染情况(病人未表现出症状之前)。这种新型技术使用人的组织样品,可进行快速高效的检测。
PNAS:新成像技术能够检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效果
2013年11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期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文章称,麻省综合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成像技术能够检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反应。
PLoS ONE:促进生物成像技术发展的新型红外线蛋白标记物
近些年来开发的新型荧光蛋白Amrose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先进的近红外线成像过程中,近日,利用新型的进化平台技术,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红外线标记物,其可以有效帮助改善对组织的成像情况,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Neuron:开发出重组荧光探针呈现大脑的记忆模式
图示为培养基中活的神经元,绿点为兴奋性突触,红点为抑制性突触。 (Credit: Don Arnold) 2013年6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这样描述记忆的,他说,“记忆是我们大家随身携带的日记”,如今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知道“记忆日志”在哪儿以及如何来写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euron上。
PCCP:吴爱国等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方面获进展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安全、灵敏的影像检测方法,已成为现代医学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影像技术之一。MRI造影剂主要是通过改变组织中氢质子周围的局部磁场,缩短氢质子弛豫时间,并利用不同组织中氢质子浓度不同导致弛豫差别,可进一步提高对病变组织的分辨率。
Nat Methods:徐涛等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研究中获进展
2012年5月13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徐涛研究员和徐平勇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超高分辨率成像领域的研究成果,名为“Rational design of true monomeric and bright photoactivatable fluorescent prote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