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拥有数字感知能力
大脑表面的不同区域对于不同的点数量做出反应。 人类大脑的“地图”已知都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主要感官有关,但这是首次发现与数字感知有关的地图。这种地图允许进行类似任务的神经元进行最有效的沟通。对于猴子的研究已经表明,当动物观察到一组特殊的数字时,在顶叶皮层中的某些神经元就会变得活跃。虽然这些研究并未发现一种数字感知图,但是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怀疑它的存在。
Immunity:新型蛋白质或可增强机体感知病毒及抑制其感染的能力
近日,来自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增强细胞中一种天然蛋白质的含量就可以增强机体感知以及抑制病毒感染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Immunity上,该研究或为开发治疗包括流感病毒到丙肝病毒感染的一系列病毒感染的疗法提供希望。
PNAS:庄寒异等发现金属离子在气味感知中具关键作用
近日,《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庄寒异课题组和美国杜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的成果,他们在嗅觉受体中筛选到了金属离子特异性识别受体,从而首次确立了金属离子在气味感知过程中有关键性的作用。 嗅觉在哺乳动物的个体间相互识别和信息交流以及获取社会环境信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作为嗅觉感知第一步的嗅觉受体识别相应气味分子的具体机理至今尚很不清楚。
Science:科学家发现感知关节位置的新型基因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隐藏在感觉反馈下的重要机制,感觉反馈可以指导机体平衡和肢体运动。
Photonics:美发明仿生传感器 可感知热量
近日,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闪蝶这种具有500万年历史的生物,从其多彩变化的翅膀中找到灵感,设计出一种灵敏的红外传感器。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这或将有助于设计热成像传感器。 由于红外热成像可将物体自身散发的热能可视化,因而其在工业、军事和医学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PLoS ONE:罗非等发现成年期慢性疼痛经历对远期痛感知的影响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dult-Age Inflammatory Pain Experience Enhances Long-Term Pain Vigilance in Rats,”,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成年期慢性疼痛经历对远期痛感知的影响。 痛觉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主观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既往疼痛经历和远期后果的整合。
Plant Cell:林金星等揭示植物感知光信号的机制
phot1/NPH3信号系统在黑暗(A)和光照(B)条件下对PIN2内膜循环两条支路间平衡的调控机制 近日,植物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Signal Transducer NPH3 Integrates the Phototropin1 Photosensor with PIN2-Based Polar Auxin
德国研究发现海豚可感知猎物电场
对于圭亚那地区的海豚来说,只比其他动物多一种感觉还不够。除了回声定位能力以外,他们还能感觉到所捕食猎物的电场——这在真正的哺乳动物中还是第一次发现。相关论文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沃尔夫·汉克及其同事对热成像中所显现的圭亚那海豚上颌凹陷处密集的生理活动感到好奇。
J Neurosci:王伟等发现猕猴V4视区对真实和错觉轮廓方位感知不变性的加工处理
5月16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Equivalent representation of real and illusory contours in macaque V4”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主要由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研究生潘炎夏和导师王伟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共同完成的。
Mol Cell:胚胎干细胞可以感知DNA损伤发生“自杀”行为
图中显示,在胚胎干细胞中,激活的Bax蛋白(红色)可以定位在高尔基体中;蓝色的为细胞核 (Credit: Deshmukh Lab, UNC-Chapel Hill) 胚胎干细胞可以在机体中分化成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如果胚胎干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遭受损伤,它们为了胚胎的正常发育会很快“自我了断”,这项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