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纳米胶囊成为抑制恶性胶质瘤新策略
恶性胶质瘤是患者人数很多的一种恶性脑肿瘤,非常难治且术后复发率较高。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内部装有化疗药物的微小高分子胶囊,可有效抑制恶性胶质瘤的增殖,为治疗这种常见的恶性脑肿瘤找到了新方法。 脑肿瘤难以治疗的原因在于,构成脑血管的细胞结合非常紧密,血液中的物质不容易渗透到外面,即使向血液中注射药物,也很难到达血管外的肿瘤。
Sci Signal:加剧急性髓性白血病恶性程度的真正基因
根据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Arthur G. James肿瘤医院和Richard J. Solove研究所研究员一项新的研究证实:一个嵌入在一个较大基因的小基因,才是白血病真的推动力量。
Cell:骆利群等发现恶性胶质瘤细胞起源
来自俄勒冈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生物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技术发现了恶性胶质瘤的细胞起源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这不仅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也证明了这一重要的技术能用于确定其它许多类型肿瘤的细胞来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细胞》杂志上。
Science:休眠状态的疟原虫提供新药线索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显示,它们有希望在疟原虫进入血流之前还在肝脏中孵化的时候将其杀灭。 人们急需这样的药物来治疗间日疟原虫 ,这是在非洲以外地区的主要的疟原虫种类。间日疟原虫与致命的恶性虐原虫不同,因为它会在肝脏中进入一种“休眠期”,这时该疟原虫被称作是一种休眠子。休眠子可在感染的蚊子叮咬了其宿主之后数月甚或数年时重新出现在血液之中。
陈小平等发现应用茚地那韦有预防猴疟原虫感染的作用
近日,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简称AAC)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课题组关于HIV蛋白酶抑制剂(HIV-PI)茚地那韦治疗和预防猴疟疾感染的科研论文。该研究证实在治疗HIV感染的临床用药剂量下,茚地那韦能有效抑制猴子体内的疟原虫繁殖,同时发现应用该药有预防猴疟原虫感染的作用。
PNAS:对恶性淋巴瘤测序或可帮助开发新型的靶向疗法
2013年10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细胞和淋巴结,恶性而且难以治疗的癌症,为了鉴别该肿瘤发生的分子特性以及开发出相应的疗法,近日,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对30多个淋巴瘤患者的机体肿瘤进行了测序,该项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Cell:科学家得到详细的恶性胶质细胞瘤细胞基因组数据库
2013年10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科学家启动了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打算分析所有组织的肿瘤细胞的基因组。脑组织肿瘤是科学家的第一个目标,因为其挑战性大回报也最大。 TCGA收集了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的组织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