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鼹鼠系统演化取得研究进展
中国是世界上鼹科(Talpidae)哺乳动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尤其是中国西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极高的物种多样性,然而我们对该类群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在蒋学龙研究员的带领下,昆明动物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与日本宫崎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合作对鼹科鼹族(Talpini)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J Syst Palaeontol:金龟子甲虫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金龟是一类常见的昆虫,是鞘翅目金龟总科(Coleoptera: Scarabaeoidea )昆虫的俗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Nature:演化过程中趾头消失的机制
四足动物四肢的基本五趾结构在演化过程中以很多方式被改变过很多次,通常是通过趾头的渐进性消失被改变的。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论文研究了造成哺乳动物趾头减少的发育变化。Javier Lopez-Rios等人研究的对象是牛
New Phytologist:汪小凡等被子植物心皮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植物学国际知名杂志New Phytologist在线刊登了生命科学学院汪小凡教授、黄双全教授等的最新研究成果“Extra-gynoecial pollen-tube growth in apocarpous angiosperms is phylogenetically widespread and probably adaptive。
:栎属叶性状演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获进展
研究植物性状对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演化的历史还可为研究植物演化的机制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化石作为过去生命的直接证据,是研究植物演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把钥匙。
亚洲猫科动物演化和遗传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机制
罗述金研究组于2014年4月8日在《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发表题为“Sympatric Asian Felid Phylogeography Reveals a Major Indochinese-Sundaic Divergence”的论文,以全新的观点阐释了在第四纪冰河时期
入侵植物特殊防御方式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入侵植物在入侵地被昆虫取食的压力减小,尤其是缺少专食昆虫的取食。这将导致入侵植物的昆虫防御策略发生演化。植物减少防御的投入,而分配更多资源用于生长和繁殖。诱导防御是在植物受到刺激或伤害时才会表达出来,
:致病菌在感染宿主期间基因组演化情况
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报告,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法,他们追踪了一种细菌病原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爆发的演化情况。新研究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流行病设置的应用方面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研究致病菌在感染宿主期间其基因组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的爆发会导致肺炎。
鳟鱼基因组有助于了解脊椎动物演化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文章报告了虹鳟鱼的全基因组序列。这项研究所研究的是,自大约1亿年前发生在虹鳟鱼身上的一次罕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以来基因演化的速度。
Science:英国研究证实合成“XNA”可像DNA一样工作和演化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制作了一套合成的多聚物,它们能以DNA工作的方式来储存和复制信息。它们也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以一种类似于演化的过程变化。相关论文4月20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Gerald Joyce在一则相关的《观点栏目》中写道:“这项研究预示着合成遗传学时代的来临,并对外空生物学、生物技术以及对生命本身的理解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