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适度吃零食有助缓解紧张情绪

很多人都爱吃零食,开心的时候吃,不开心的时候也在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心理学家认为,从性质上讲,吃零食行为与自我抚摸行为的机制是相同的。吃零食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满足肚子饥饿的需要,而在于对紧张情绪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2015-02-13

PPTRP:思维和行为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双相型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或许会受到其思维的影响。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个体日常生活的经历如何影响其行为和此后的情绪。

2015-01-14

:MS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受损

2014年1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不太能调节自己的情绪,生活质量较差比谁没有病的人,根据开展阿伯丁大学的研究。MS目前影响到大约10万人,在英国和,苏格兰有疾病在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之一

2015-01-14

Science:改变人类情绪的药物也会改变鱼的行为

据一项对欧洲野生鲈鱼的研究,在被排泄、冲刷并在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之后而最终出现在全世界水道中的医疗用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对生态的影响。Tomas Brodin及其来自瑞典Ume大学的同事发现,当这些鲈鱼接触了被称作去甲羟安定的减缓焦虑的药物之后,它们的进食速度加快了、胆子变大了而且变得较不合群。 这种精神病科的药物被用来治疗人类的焦虑症。

2013-03-14

Sci Transl Med :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联的恐惧基因

一项新的研究提示,一个调控人与动物的恐惧的基因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关。这种OPRL1基因会表达一种叫做孤啡肽的分子的受体。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以该受体作为标靶的药物可防止小鼠PTSD样症状的发生。这些发现为研发药物铺平了道路,该药物可被用于那些接触了创伤刺激——如军事作战或某次车祸——之后不久的人以防止其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2013-06-07

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患者表现出异常的面孔情绪识别

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社会认知功能缺损是面孔情绪识别异常,其异常程度也是病人功能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决定因子。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存在几个方法学上的问题:首先,被试常常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于早期发病病人或者疾病潜伏期个体的探讨;其次,对普通人而言,面孔情绪识别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信息的影响,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情境信息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面孔情绪识别的;最后,面孔情绪识别是一个动态化过程...

2013-06-05

: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阿片类物质戒断引起的负性情绪记忆是强迫性用药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原因。上海药物所刘景根课题组在之前的工作中发现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Actin重排)是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深入地研究了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引起负性情绪记忆的分子机制。 研究工作发现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能够使活性调节的突触骨架相关蛋白(Arc)向突触转运。突触上Arc水平增加能够促使突触膜上AMPA受体内吞。

2012-11-18

PNAS:揭示调节和消除恐惧感的大脑神经回路

2012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你经历过恐惧症吗?或者经历过恐蜘蛛症吗?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蜘蛛站在医生办公室的门口,尽管你不会感觉到害怕和不安,但是你仍然会尖叫出来,为何克服恐惧症如此之难呢?消灭这种害怕的反应并不包括抹去害怕刺激物的记忆。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负责消除恐惧感的神经元大脑回路不同于恐惧效应重现的大脑回路。

2012-10-20

:药物所研究人员发现吗啡戒断负性情绪消退学习的表观遗传机制

10月4日, 《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景根研究组题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录参与吗啡条件性戒断负性情绪的消退学习”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腹内侧前额皮层(vmPFC)表观遗传机制参与急性吗啡条件性戒断大鼠的消退学习过程。

2012-11-18

AGP:大脑扫描有助社交恐惧症治疗

2012年9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发现,对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大脑扫描可以帮助判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是否对其有效。 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的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然而,对于某一病人来说哪种治疗方法更好尚无法判断。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