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南京大学心脏病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最近,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李朝军教授课题组在心脏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上取得了新突破。他们发现牛耳基焦磷酸合成酶(GGPPS),一种蛋白质异戊二烯化的关键酶,在心肌肥厚小鼠模型中明显下调。

2015-03-26

JHSB:婚姻关系好,心脏病不找

近日,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称,相比一个好的婚姻来讲,糟糕婚姻中的老夫妻,尤其是女性一方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

2014-11-21

非梗阻性冠状动脉和患者心脏病发作风险升高直接相关

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科罗拉多卫生保健系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约3.8万名病人的研究揭示,那些被诊断为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病(CAD)的病人在其确诊一年后患心脏病发作或死亡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2014-11-06

BJGP:开发出评估个体心脏病风险的新型遗传检测手段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病人对冠心病(CHD)遗传风险检测产生反应的机制。

2014-05-04

Lancet:工作压力大易致心脏病风险升高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而9月14日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刊登论文说,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出现心脏病的风险会更高,因此人们如果能想办法减轻工作压力,有助改善健康。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调查了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荷兰、瑞典和英国这7个欧洲国家中近20万人的健康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那些工作压力较大的人,与其他人比起来出现心脏病的风险要高出23%。

2012-11-18

JAHA:研究开发出一种合成肽或可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

最近,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合成肽,可成为一类新的药物来治疗心脏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研究人员发现,心血管活性多肽的缺陷与心脏衰竭,肺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他们还开发了一种合成版本靶向心脏中信号途径,促进血管生长。 作者Gavin Oudit副教授说,合成形式的心血管活性多肽远远比自然发生的肽更稳定和有效,这使得药物疗法成为可能。

2013-09-20

Circulation:王红艳等先天性心脏病研究获新成果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红艳课题组首次揭示存在于叶酸代谢途径基因调控区的多态位点能显著改变中国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风险,相关论文——“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基因内含子上的功能性遗传变异显著增加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发表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

2012-11-18

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取得重大突破

得克萨斯州心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3月24日在美国心脏病大会上发布实验室研究成果,干细胞疗法对心脏受伤的患者显示出积极效果,可恢复坏死心脏的泵血功能。 在这项历时3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92名平均年龄为63岁的严重慢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曾患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泵血功能低于正常情况的45%。因他们病情较重,均无法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等手术。

2012-03-27

LipoScience再次向FDA提交心脏病诊断方法

2013年9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LipoScience公司再次提交了公司研发的心脏病诊断方法以期获得FDA的批准。而此前距其第二次被否决仅过了一年。LipoScience公司的新型诊断方法是通过测定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P)浓度来检测患者心脏病的程度。然而FDA表示现有的研究数据无法让FDA做出批准其上市的决定。此次公司是否能如愿获得FDA的认可,还有待观察。

2013-09-06

Nat Commun:心脏病学-为什么运动员的心脏跳动慢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对啮齿类动物所做的一项研究报告说,优秀运动员静态心跳较慢可能是由于心脏中发生的分子变化。该发现推翻了人们的普遍认识: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水平的提高造成心脏对耐力训练产生这种特定的适应性变化。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