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阿斯利康与德国普朗克分子生理学研究中心合作进行心血管疾病虚拟研发工作

阿斯利康与德国普朗克分子生理学研究中心合作进行心血管疾病虚拟研发工作

2014-07-10

盘点:2014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暨大脑GPS定位系统研究进展汇总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日揭晓,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以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以表彰他们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的研究。

2014-10-11

盘点: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亮点研究

小编整理了三位诺奖获得者近年来的一些亮点研究论文,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可以对三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及大脑GPS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2014-10-09

201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Jules A. Hoffmann

朱尔·A·奥夫曼(Jules A. Hoffmann,1941年8月2日-),出生于卢森堡埃希特纳赫,法国国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理事长,2007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长。因发现如何激活先天免疫而与鲁斯兰·麦哲托夫和布鲁斯·博伊特勒分享2011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2012-02-02

201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Bruce A Beutler

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A Beutler,1957年12月29日-)美国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他于1981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之后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和达拉斯的德克萨斯大学从事科学工作,并发现了LPS(细菌脂多糖)受体。

2012-02-02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30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法国三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获奖。其中一半的奖金归于Bruce A. Beutler和Jules A. 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奖金归于Ralph M. Steinman,获奖理由是“发现树枝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2012-11-19

第3期:201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10月3日17点30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获奖。其中一半奖金归Bruce A. Beutler和Jules A.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归于Ralph M.Steinman...

2012-04-10

Protoplasma:文彬等揭示超低温保存对顽拗性种子的生理学影响

目前来说,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实现顽拗性种子长期保存的方法。然而,在过去的30年中,许多顽拗性种子的超低温保存试验都已失败告终,迄今为止仅有少数顽拗性种子通过超低温技术成功的长期保存。其主要原因是,从液氮中取出种子后会造成顽拗性种子活力的丧失,这称为超低温伤害。尽管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低温伤害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其背后的相关机理还未有完整的阐述。

2012-08-07

EP: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电图及心电生理特征

室性早搏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已有报道表明频发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功能减退及左室扩大相关,而这些改变可在对室性早搏进行射频消融后完全逆转。室性早搏导致的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钙离子稳态的异常、氧消耗增加及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室性早搏相关的左室功能障碍也可发生在疤痕性室早的患者,这进一步减低了左心室功能。

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