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ecular Psychiatry:生物钟紊乱或可增加抑郁风险,早睡早起的人更幸福!

昼夜节律,即人们常说的生物钟,已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昼夜节律赋予了人类行为和生理学的时间模式,使身体内在与外在环境的预期变化保持一致。可见,生物钟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1-06-08

可能与你是近视有关,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与近视之间的联系

  近视是最常见的儿童和年轻人屈光性视力障碍,也是导致成年后致盲的最大风险因素。近视是一种 复杂的疾病,既有环境因素也有遗传因素。许多研究已表明,包括家族史、近距离工作的增加、教育压力、社会经济地位和较少的户外活动等都与近视有关。近视发病率也在迅速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群已超过6亿,其中20%患有高度近视。另据《2021年运动与

2021-06-08

膳食活性成分防治食品中污染物和添加剂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的研究取得进展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华斌教授团队在国际食品科学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Influences of food contaminants and additives on gut microbiota as well as protective effects of dietary bi

2021-06-07

Sci Adv:降低特殊载脂蛋白CIII的水平或能消除高脂肪饮食所带来的机体代谢紊乱

2021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摄入高脂肪饮食或会增加机体患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脂肪肝的风险;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通过降低机体中载脂蛋白CIII(apoCIII,apolipoprotein CIII)的水平,或能消除高脂肪饮食所

2021-03-17

Science子刊:揭示锻炼引发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出现大规模心肌细胞死亡机制

2021年2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故障的结果。在美国,每年有近5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年轻运动员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 ACM)。A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在这种疾病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2021-02-21

Cell Stem Cell:干细胞疗法揭示心脏紊乱机制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先天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分子机制。

2021-02-02

Sci Adv:肠道微生物紊乱导致抑郁症发生

最近一项研究报告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紊乱与重度抑郁症(MDD)之间的联系。该小组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他们对MDD患者和对照组粪便样本的研究。

2020-12-04

Neuron:神经递质同时释放导致儿童发育紊乱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药理学家首次表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异常自发释放会导致婴儿和儿童出现一系列严重的智力和神经发育障碍。

2020-11-05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机器学习精确揭示心律不齐的原因

近日,Skoltech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用于检测“心房颤动驱动器”,即被认为会导致最常见类型的心律不齐的心肌小斑块。据美国心脏协会称,这种方法可能导致更有效的针对性医疗干预,以治疗估计影响全球3300万人的疾病。

2020-11-01

研究揭示miR-552-3p调节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功能及分子机制

 糖脂代谢病(GLMD)包括II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的高患病率慢性疾病,是公认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肝脏作为糖脂代谢的中心枢纽,在多种糖脂代谢病的发生发展中作用不容忽视,然而肝内糖脂代谢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全被阐明。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任进团队联合上海

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