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孟文翔研究组在非中心体微管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微管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分裂、细胞迁移和细胞极性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动物细胞中存在两种微管, 即中心体微管和非中心体微管。但是关于非中心体微管形成的机制,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孟文翔研究组针对上皮细胞中形成非中心体微管的“锚定 - 释放”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细胞生物学以及活细胞成像技术详细研究了中心体处 Nezha/CAMSAP3

2017-06-07

中国科学家揭示抗冻蛋白对冰晶成核的分子机制

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健君与中科院上海应物所副研究员王春雷、研究员方海平和新疆大学教授马纪合作,揭示了抗冻蛋白的不同面对冰核形成分子层面的机制。这一结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

2016-12-29

Science:揭示CLIP-170微管加快肌动蛋白丝延长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研究小组证实在细胞中发现的CLIP-170微管(即结合着CLIP-170蛋白的微管)紧密地结合到蛋白formin上,从而加快肌动蛋白丝延长。

2016-05-22

Science:微管去酪氨酸化控制心肌细胞跳动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新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发现在心脏中,微管与心脏的收缩机构相互作用从而抵抗心脏跳动。

2016-04-24

防癌新进展,更精细的靶向微管蛋白!

研究员们开发了一种防癌药剂,其能选择性的靶向γ-微管蛋白以防止细胞分化。他们的研究已刊载在《自然通讯》。防癌新进展,更精细的靶向微管蛋白!微管,一种给予细胞形状的亚细胞结构,是由两个结构蛋白,α- 和β-

2016-02-07

Cell:微管结构助力抗癌药物开发

微管是直径仅有几纳米的微管蛋白的空心纤维,其可以形成活细胞的骨架并且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日,刊登在Cell上的一篇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联合研究,将冷冻电镜技术同特殊的成像分析方法进行结合,成功地从原子视野对微管进行了观察,这对于理解微管在末端结合蛋白中的功能提供了一定帮助,而末端结合蛋白则可以调节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

2015-08-07

PNAS: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精细调控染色体着丝粒与微管连接的分子机制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教授与姚雪彪教授研究组的合作成果。文章标题为EB1 acetylation by 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PCAF) ensures accurate kinetochore -microtubule interactions in mitosis。

2012-11-18

PNAS: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精细调控染色体着丝粒与微管连接的分子机制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教授与姚雪彪教授研究组的合作成果。文章标题为EB1 acetylation by 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PCAF) ensures accurate kinetochore-microtubule interactions in mitosis。

2012-11-18

Science:癌症新发现——微管稳定抗癌药

来自瑞士Paul Scherrer研究院,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icrotubule-Stabilizing Anticancer Agents”的文章,通过解析两种微管稳定剂与微管蛋白形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指出微管稳定剂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的作用机理,并深入探讨了微管动力学调控机制...

2013-01-07

Plant Cell:薛红卫等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CSI1维持微管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拟南芥ARCP蛋白-CSI1通过结合微管,维持微管稳定性并调控根和花药的发育,(The Arabidopsis ARCP Protein,CSI1,Which Is Required for Microtubule Stability...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