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数字技术能否革新实验?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创新硬件,利用电场将化学或生物溶液的液滴移动到印刷电路板(PCB)表面,并将它们以各种方式混合,用于并行测试数千种反应。研究人员将该硬件视为目前常用于生物研究的微流控装置的替代品。常用的微流控装置中的生物溶液通过微阀连接的微通道抽吸。新方法则以计算好的程序通过电控方式移动印刷电路板上的液滴,可以使实验更高效、更经济、更大规模地进

2018-01-30

2017芯片前沿研讨会在沪隆重召开

2017年11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2017年11月17日,由生物谷组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支持的“2017微流控芯片前沿研讨会”在上海远洋宾馆隆重开幕,现场座无虚席。来自科研及医疗领域的科学家及医生学者们共聚一堂,探讨微流控芯片相关事宜。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今天出席演讲的嘉宾有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林炳承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朱永刚教授、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浙江大学牟颖教授

2017-11-17

瞄准芯片的下一个爆发点 即POCT、液滴和仿生实验室技术,为体外诊断和药物研发开辟道路。

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的系统科学和技术,其中少量流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可以被系统地控制和操纵,从而按照预先的设置进行流动。微流体技术在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使其得以在包括食品,医疗,科技,和环境等的多个领域大展身手。其中备受瞩目的及时现场护理(POCT),液滴微流体,以及仿生实验室技术就能很好地代表微流体近年来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些技术的名字或许听着十分高冷,

2017-11-07

芯片,化学和生物医学检测的“下一场革命”

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微流体在近几年也迅猛的发展。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系统的科学和技术。在其中,微量的液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在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特定模式的流动。听着如此黑科技的微流体的发展其实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生物化学分析的微量化和平面化要求是微流体发展很好的推动力。自那时起,“芯片实验室”和微尺度全面分析系统(μTAS)的概念就被逐步建立了起来。在微流体的世

2017-10-10

基于芯片的慢性肾病生物标志物FGF23 影响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Francis Lin课题组合作,利用微流控芯片研究了慢性肾病生物标志物FGF23对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2017,7:3100,DOI:10.1038/s41598-017-03210-0)。细胞迁移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7-06-15

掌握癌细胞环境,大幅提高癌症临床治疗效果

近期,两份独立的研究都在映射肿瘤细胞周围成千上万免疫细胞的身份。其中一组研究小组着眼于肾癌,临床结果不同的肿瘤细胞都有着独特的免疫细胞,另一研究小组则着眼于肺癌,他们发现即使是早期的肿瘤也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研究结果发表于《细胞》杂志中,这项研究为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带来更加精准的证据。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发现在肿瘤形成之初,免疫细胞就开始机能失调,然而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病人癌症复发或者达到晚期

2017-05-05

合肥研究院等基于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课题组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 Francis Lin 课题组合作,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封底文章形式发表在

2017-04-27

中国科学家发明光细胞,可用手机操纵治疗糖尿病 | 奇点猛科技

智能手机简直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很多科学家也在尝试开发手机应用程序来诊断、监测疾病,糖尿病恐怕是其中应用最多的疾病之一了。

2017-04-28

Celgene肿瘤代谢疗法enasidenib获FD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elgene肿瘤产品管线近日传来好消息,其首个肿瘤代谢药物enasidenib被FDA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2017-03-07

Cancer Dis:靶向癌细胞代谢途径 用老药物实现特异性治疗

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以阻断携带某种致癌突变的肿瘤内的一条代谢途径,该研究为侵袭性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

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