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毕国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计算规则及分子、细胞机制;2)神经网络活动的动力学性质与生理功能;3)人工神经元网络。长期目标是综合电生理、光子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计算模拟等多学科手段揭示认知与思维的神经基础,同时结合我校与尺度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优势及国际合作,发展和应用以生物光子学、微机电系统、纳米材料等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神经物理学新方法

1)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计算规则及分子、细胞机制;2)神经网络活动的动力学性质与生理功能;3)人工神经元网络。长期目标是综合电生理、光子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计算模拟等多学科手段揭示认知与思维的神经基础,同时结合我校与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优势及国际合作,发展和应用以生物光子学、微机电系统、纳米材料等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神经物理学新方法。

2016-07-26

林金明:芯片上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蛋白质检测方法研究

2016(第四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峰会于3月26日在上海胜利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体外诊断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在体外诊断领域取得不俗业绩的企业家代表。

2016-03-26

孙奋勇:3D细胞阵列体外模拟真实血管六筛选肿瘤治疗敏感药物的研究

在3月25日的2016(第四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峰会上,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孙奋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2016-03-26

体外诊断新宠儿:芯片

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起和融合,促进了体外诊断(IVD)仪器、试剂的开发应用和更新换代。根据威尼研究所的研究,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快速发展,预计将在未来的10~15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外诊断市场。

2016-03-17

早期乳腺癌创治疗获突破性进展,这技术真的是帅呆了!

在我的印象里,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地方卫视里总会出现“不开刀、不住院、无痛苦”之类的广告词,以宣扬医院里新引进的微创治疗仪。我总觉得“不开刀、不住院、无痛苦”,已经被那些低劣的卫视广告玩儿坏了。今天我居

2015-12-15

芯片来看医疗模式的转变与转化医学壁垒

施奇惠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此次采访,施教授作为微流控芯片检测方面的专家,他从微流控技术出发,分析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商业化瓶颈,并对未来POCT领域的应用做出展望。

2015-06-03

芯片为什么这样强悍

2015年3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从1990年Manz等人首次提出了微型全分析系统的概念,到2003年Forbes杂志将微流控技术评委影响人类未来15件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微流控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的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

2015-03-26

邓杏飞:芯片精细血脂亚组分测定为核心套餐评估脑血病发病风险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邓杏飞在生物谷主办的“2015(第三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峰会”上对微流控芯片精细血脂亚组分测定为核心套餐评估脑血病发病风险进行了介绍。

2015-03-30

滴式数字PCR与二代测序技术

Bio-Rad QX200 ddPCR平台可以与二代测序技术(NGS)对接,一方面能很容易的整合进NGS测序文库制备流程,精确定量测序文库。除此之外,QX200系统所得到的结果还包含反映测序文库质量的信息,如接头/接头二聚体、错误

2015-03-26

解密组织再生技术——欧阳宏伟访谈实录

“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即将召开之际,5月26日下午,@生物谷邀浙大教授欧阳宏伟(简介)进行微访谈,为广大微博谷友解密组织再生技术。生物谷将此次微访谈的实录整理如下—— 提问:徐荣祥提出“组织器官原位克隆再生修复”,您认为如何? 欧阳宏伟:我不太清楚徐教授理论的具体内涵,字面上理解...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