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淄博市中心医院携手罗氏诊断共建“罗氏卓越示范中心”,打造国内一医疗服务

2020年10月11日,历经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社会各界对检验医学的重要价值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临床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许;与此同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也正在检验医学领域内催生着一场场“创新变革”,建设智慧型实验室成为医院未来的发展重点。今日,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与罗氏诊断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立“罗氏卓越示范中心”及“精益认证

2020-10-12

藻脂质代谢研究获进展

三酰基甘油酯(triacylglycerol,TAG)是光合单细胞生物——微藻的主要储存能量物质,是制备微藻生物柴油的原料,在人类健康及动物饲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微藻三酰基甘油酯的合成机理,对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油脂产量具有指导意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研发中心研究人员,纯化微藻脂质代谢相关的膜蛋白、三酰基甘油生物合成的

2020-10-01

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冻结爆破现象及其增强肿瘤杀伤与MRI-CT双模态成像机制

 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维持离不开力学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调控与适应必不可少。肿瘤治疗中,除采用小分子、纳米药物调控病灶部位的生物力之外,在实现肿瘤组织物理性机械杀伤方面,临床上也会借助光声冲击波、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磁场等干预方式实施治疗。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液态金属微颗粒在低温冻结作用

2020-10-11

中国医药城:打造世界一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高地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道路上,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已逐渐成为创新药和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在疫情爆发后,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更加突显其重要性。

2020-09-19

“科技抗疫,产业赋能”-疫情防常态化的生物产业发展机遇

2020年注定是一个让全球各国记忆深刻的时间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奋斗下,中国迅速稳定了新冠疫情的局面,2020年全国两会后,“疫情防控常态化”更是登上热搜。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慢慢稳定后,如何在新形式下恢复经济发展,寻找经济增长突破口也成为社会的焦点。 那么新经济形势下,疫情对我国医疗卫生产业将带来哪些改变?家用医疗保

2020-09-19

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方案(第七版)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全面总结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全国疫情形势变化及研究进展,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总体要求明确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防治的原则,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落实“四早”措施,坚决防

2020-09-16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及一堂公卫课在武汉顺利召开,华大智造助力打造公卫防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摄影记者:高勇)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顺利召开,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生物产业峰会。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张定宇等多位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就疫情防控形势作出最新研判,并对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作出最新解读。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以及华

2020-09-25

新研究有助判断不同材料针的经皮给药性能

  微针经皮给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给药技术,具有无痛等优点。不同材料的微针在皮下溶解并给药的性能哪家强?中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聚合材料和聚合生物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微针经皮给药是通过微小的针头穿过皮肤释放药物,由于微针的长度一般在10微米至1毫米之间,不会刺激到神经,与传统注射相比具有无痛的优点。与口服药物相

2020-08-29

研究人员提出基于纳操控的临床癌细胞转移检测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人员合作,在微纳生物交叉领域取得突破,提出的基于光诱导电液动力学微纳操控的癌细胞免标记快速分离方法,成功应用于游离胃癌细胞临床样本检测。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胃癌是全球第三大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例新增病例和近80万

2020-08-29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发现利用小分子ACA靶向TGF-β信号通路,可抑制包括新冠病毒、HIV和甲病毒在内的一系列病毒

2020年8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海南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小分子,它通过靶向TGF-β信号通路,在组织培养物和小鼠体内抑制包括SARS-CoV-2在内的多种不同病毒。通过鉴定出多种病毒成功感染所依赖的一种宿主细胞途径,这一发现为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靶标。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期刊

20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