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芯生物西达本胺(爱谱沙)乳腺癌新适应症获批,治疗PTCL续约进入医保目录!

2019年11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ipscreen Biosciences,以下简称“微芯生物”)近日宣布,该公司药物西达本胺(Chidamide,商品名:爱谱沙® / Epidaza®)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一个新的适应症,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

2019-11-30

流控构筑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学敏(通讯作者)及其团队成员赵启龙(第一作者)、崔欢庆(共同第一作者)和王运龙在材料领域期刊Small上发表微流控构筑微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综述,全面总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形态、形貌、结构、组成乃至性能精准可调的微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详细评述了这类材料在疾病诊断、药物递送、组织修复等多领域的应用和

2019-11-12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香烟提取物刺激后蛋白质羰基化水平研究

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杂志发表了意大利米兰大学Isabella Dalle-Donne教授团队题为 “Protein carbonylation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的文章(2019年1月16日)。吸烟是明确的外源性致病因子,其中含有毒的活性分

2019-10-31

新型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olontis(eflapegrastim)在美进入审查

2019年10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Spectrum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专注于血液学和肿瘤学的生物技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Rolontis(eflapegrastim)一份更新版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Rolontis是一种新型的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此次BLA申请批准该药用于正在接受骨髓抑制性抗癌药

2019-10-25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藻异养培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

2019-10-26

《Cell》重磅:北京大学张泽民课题组与勃林格殷格翰联合发表关于单细胞测序刻画肝癌免疫环境动态特征的研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课题组以及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肿瘤免疫与免疫调节部门多位科学家,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and Dynamics of Single Immune Cells in Hepat

2019-11-01

利用流控技术开发高纯度极微量细胞纯化分离装置

 细胞辨识、观察、计数与纯化分离是生物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20世纪中叶,一种通过连续高压流体牵引大量细胞通过特定讯号辨识系统的概念被提出,并发展为目前生物医疗研究常用的一项设备-流式细胞分选仪。然而,该仪器也有其技术缺点,比如该仪器缺乏即时影像资讯、及无法实现100%细胞分离纯度。除此之外,操作过程中的高压流体也容易造成细胞损伤或生理状态改变。另一方面,流式细胞分选仪亦难以纯化

2019-10-22

Nektar公司免疫刺激疗法——IL-15信号通路激活剂NKTR-255进入人体临床!

2019年10月22日/生物谷BIOON/--Nektar Therapeutics公司近日宣布启动评估NKTR-255的首个人体I期临床研究,这是一种白细胞介素-15(IL-15)受体激动剂,该研究将评估NKTR-255作为一种单药疗法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或多发性骨髓瘤(MM),同时将评估NKTR-255与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机制的多种靶向抗体疗法

2019-10-22

研究开发新型滴反应筛选技术并开展单细胞分析应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文斌研究组和黄力研究组共同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流控界面纳升注射技术(Interfacial Nanoinjection, INJ),该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生化反应体系微缩在一个纳升体积的油包水微液滴体系中完成。针对这一技术创新,团队申请了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并研制了基于INJ技术的小型桌面系统。该系统和国外同类产品如美国Labc

2019-10-14

研究揭示聚苯乙烯塑料对人类肺泡上皮细胞的毒性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大气中多以悬浮性细颗粒物的形式存在,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与呼吸道黏膜和肺细胞产生接触,并影响其生理功能。微塑料因其粒径小,并具有一定组织亲和性,更易于吸附在细胞表面,破坏膜结构,尤其更容易被细胞以多种机制内吞并在胞内累积,从而造成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异常,引发炎症反应,甚至引起癌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组、污染生态过程组在该

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