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Discov:揭示循环肿瘤细胞靶向扩散到远端器官的分子机制
2019年11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很多种癌症都会引发患者死亡,因为肿瘤细胞能离开原发性位点入侵到远端器官中从而引发癌症患者直至其死亡;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血液中循环的入侵大脑的乳腺癌细胞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癌细胞或许拥有一种能指示特异性器官偏好的分子特征。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Sou
Science:湿/干循环可能为早期地球RNA的合成提供了条件
2019年10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英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的新理论来解释RNA如何可能在地球早期产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0月4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Unified prebiotically plausible synthesis of pyrimidine and purine RNA ribonucleotides”。
沙利文授予微医“2019沙利文中国新经济奖”
基于近几年对中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以及对业内相关公司的研究和评估,全球著名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简称“沙利文”)授予微医集团“2019沙利文中国新经济奖”,由香港独立非执行董事协会创会会长范仁达先生和沙利文执行总监毛化先生为微医集团副总裁程怡女士颁奖。 沙利文授予微医“2019沙利文中国新经济奖” 科技赋能医疗,驱动医疗、医药、医保
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即将下发 多交叉品种将陷入死亡循环
为什么要限制辅助用药呢?不恰当的滥用辅助用药挤占了宝贵的医保资金,却无法达到卫生经济学有效的投入产出比,对全社会对老百姓都是不公平地增加了总负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开始出台限制政策呢?在4+7集采威力开始显现时,而且都是临床大品种,由于大幅降价品种显然没有能力支付回扣,并且规模裁撤医药代表降低营销成本,那么医生作为一个整体有强大的创收动力,而且他们预期未来会越来越难,只能现在抓紧!因此多
咖啡或对心脏和机体循环系统健康并无危害!
2019年6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喝咖啡可能会让我们失眠,但最新的研究让我们有了一个轻松入睡的理由,因为我们所熟知的这种最流行的饮料(咖啡)或许并不像以前研究认为的那样会对机体动脉有害。日前,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喝咖啡(即便一天喝25杯)或许与机体动脉僵硬并不关联。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动脉的血液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心脏运输到机体其它部
为什么单靠科学家不能解决抗生素耐药性危机,我们也需要经济学家?
2019年6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广泛使用抗生素的推动下,细菌感染对治疗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而新抗生素的供应渠道正在枯竭。最近的报告估计,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将导致全球每年多达1000万人死亡,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减少2-3.5%。这些可怕的警告与气候变化的警告类似。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2摄氏度,GDP将减少约3%。然而,与气候变化的不同
JCO Precis Onco: "循环"肿瘤DNA为治疗卵巢癌提供更多选择
2019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恶性浆液性卵巢癌(HGSOC)是卵巢癌中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亚型。 HGSOC肿瘤由几个具有大量突变的异质细胞群组成。这种遗传变异性使得难以找到能够杀死所有癌细胞的药物,并且细胞在治疗期间不会对其产生抗药性。超过一半的诊断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患者在诊断后五年内死亡,即每年全球超过150,000名女性死亡。为了提高HGSOC治疗效果,赫尔辛基大学的
更“经济”的蛋白修饰机制
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哪个“人”也不会干。可是,人的细胞里却在天天上演出大力办小事的戏码,这种不符合常理的现象让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3月26日,《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础免疫创新团队贾洪林课题组同日本东京大学教授Noboru Mizushima,以及京都大学、长崎大学等的研究者合作的成果,首次证明蛋白修饰过程也有更省力、更经济的机制。泛素蛋白和
物联网科技加速新经济落地 ,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将受市场青睐
导语以NB-IoT和LoRa等LPWAN低功耗广域网以及当前如火如荼的5G网络建设,承载了万物互联愿景,解决物联网大规模部署低功耗、远程连接等需求,有数据显示,LPWAN连接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09%,使得具有万亿美元的物联网市场将被打开,推动物联网在工业、能源、零售、物流和溯源等垂直领域应用落地。新经济受益物联网科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新经济快速发展超出预期,移
GUT发表北京大学柯杨教授团队“评价内镜筛检食管癌效果与卫生经济学价值的人群随机对照试验”阶段结果
近日,国际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UT(IF=17.016)发表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教授团队开展的国际首项“评价内镜筛检食管癌效果及卫生经济学价值的人群随机对照试验—ESECC研究”(Clinicaltrials: NCT 01688908)的设计及基线结果。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全球超一半的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碘染内镜筛查被认为是食管癌防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因缺少没有来自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