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揭示癌细胞改变其形状并入侵到机体不同类型组织中的分子机理
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恶性细胞改变其形状的机制,以及其如何通过迁移技术入侵到机体的不同类型组织中;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癌症转移的机制并开发有效预防癌症转移的新型策略。
西班牙科学家通过大脑植入电极技术让一名盲人成功识别形状和文字
根据西班牙《国家报》当地时间10月19日的报道,一项为盲人恢复部分视力的系统实验近日在一名57岁的西班牙盲人妇女身上取得成效。借助这一系统,这名妇女能够识别物体形状和部分文字。这一系统由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埃尔切市米格尔·埃尔南德斯大学的科学家设计,该系统通过在大脑负责视觉的区域植入电极,使盲人能够识别形状和部分文字。这也是该技术首次试
Elife:发现猕猴视觉皮层V4中表征中等复杂度形状特征的功能区
视觉的形状信息主要由大脑视觉皮层的腹侧通路(V1-V2-V4-IT)处理,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由简到复杂的特征整合。初级视皮层V1主要编码简单、局部的特征如线段的朝向,而较高级的皮层IT主要编码较为复杂、整体的特征如物体类别。而这些视觉皮层的功能构建,如V1中的朝向区和IT中的特征柱也已广为人知。然而,对于位于它们中间的视皮层V4,虽然人
PLoS Biol:揭示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能改变溶酶体的形状和渗透性促进帕金森病病理传播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大力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这对于开发针对这些不治之症的有效疗法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基本分子机制仍然缺乏了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溶酶体在帕金森病扩散过程中的作用。相
Molecular Plant:研究发现调控水稻籽粒形状的新机制
水稻粒形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的商品性状。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米粒外形的喜好不同,因此调控水稻籽粒的长宽比成为育种目标之一。科学家前期研究发现,G蛋白信号对水稻籽粒长度有正调控作用,但其分子机理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研究组与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
Science:发育期间,顶端应力纤维不仅协助维持细胞的形状,而且也调节细胞的大小
2020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有机体发育过程中,机械力会对细胞施加压力,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想知道细胞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它的形状,从而保持健康。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居里研究院、索邦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细胞利用称为顶端应力纤维(apical stress fiber)的微小纤维来帮助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保持它
科研人员开发出形状记忆多通道神经修复导管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中心研究员赵晓丽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教授范存义团队合作,研发出基于形状记忆纳米纤维膜构建的快速自成型多通道神经导管,促进神经突触的延伸生长及周围神经长段缺损的修复。相关研究成果以Bioinspired Multichannel Nerve Guidance Conduit Base
Nature:揭示心肌纤维形状影响心脏功能和心力衰竭发生的分子机制
2020年9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位于心脏内表面肌纤维复杂网状结构的功能,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心肌形状影响心脏功能和心力衰竭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人类而言,心脏是第一个发育的功能性器官,其在受孕仅四周就开始自发跳动了,而在发育早期,心脏会生长出一种复
Science:新研究揭示融合前后的SARS-CoV-2刺突蛋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2020年7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SARS-CoV-2表面的棒状刺突蛋白在这次COVID-19大流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刺突蛋白通过ACE2受体与人体细胞结合,然后急剧改变形状,发生折叠刀类似的弯折,从而将细胞膜与冠状病毒的外膜融合,这就打开了冠状病毒感染的大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将融合前和
Nature子刊:人体基因组的三维形状对炎症反应至关重要
2020年6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近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人类基因组的三维结构对于提供快速而有力的炎症反应至关重要,但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将一种细胞类型重新编程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并不至关重要。这些发现揭示了基因组折叠和细胞功能之间的基本关系。每个人类细胞有两米长的基因组,在细胞核内压缩成10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