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炜:可借鉴新加坡生物制药基地经验

2012年11月24日,第七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3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在广东中山举行。山德士中国总裁张炜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结合诺华集团的发展经验,关于广东和中山的健康事业发展,有几点建议:第一,充

2014-10-13

伯礼:中医药文化是中国软实力代表

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主题为"中医药与国民健康"的"第二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于2007年12月22日在广东中山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出席会议并发表专题演讲。他认为,中

2014-10-13

Gastroenterology:笑人等发现结直肠癌中NF κB和STAT3通路激活的新机制

6月12日,国际胃肠病学期刊Gastroenter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笑人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microRNA 221- and 222-mediated feedback loop, via PDLIM2

2014-06-26

AAC:云等天然抗菌肽治疗耐药菌感染性角膜炎研究获进展

随着传统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在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耐药菌株,如携带NDM-1质粒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万古霉素致病菌等,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对这些耐药菌已无疗效,成为目前特别是今后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自然界各种来源的天然抗菌肽目前成为人们研发新型抗生素的希望。

2014-06-19

德国莱茵TUV为ASB生物柴油公司签发首ISCC证书

香港2014年6月9日电--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为亚洲最大的生物柴油供应商和生产商之一的香港ASB生物柴油公司签发首张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证书,其审核工作在五月中旬进行并完成。

2014-06-10

JPR:元明等荒漠植物快速形态调整的生态适应意义研究获进展

叶片表面结构及其与水平面的夹角是植物构型的重要成分,能够影响植物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植物通常具有稳定的叶倾角,并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一些荒漠植物能够快速调整叶和细胞形态以避免不利环境条件的伤害,提高植物在恶劣生境中的生存率。

2014-06-04

Ang Chem Int Ed:长生等揭示斑鸠霉素还原成环的多环生物合成机制

近日,获悉,抗肿瘤天然产物斑鸠霉素还原成环的多环生物合成机制首次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张长生研究团队揭示,成果刊载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4,53: 4840-4844,并获得了Faculty of 1000推荐。

2014-06-04

Metab Engin:学礼等丁二酸细胞工厂构建及高效合成机制解析获进展

丁二酸是一种优秀的平台化合物,在化工、材料、医药、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被美国能源部列为未来12种最有价值的平台化合物之一。作为C4平台化合物,其可用于合成1,4-丁二醇、四氢呋喃、γ-丁内酯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构建高效生产丁二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将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为丁二酸,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2014-05-27

BBAMCR:云等揭示肿瘤细胞分子病理新机制

蛋白酶激活受体1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 PAR1) 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金属蛋白酶等的受体,在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并参与多种人类疾病的病理发生。目前研究表明PAR1

2014-05-23

PNAS:凯等PAP2家族中膜蛋白PgpB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5月12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凯研究组关于大肠杆菌磷脂酸甘油磷酸酶(EcPgpB)的研究成果,题目为Crystal structure of lipid phosphatase Escherichia coli phosphatidylglycerophosphate

201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