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抗癌药!罗氏"不限癌种"靶向药Rozlytrek加拿大获批新适应症:ROS1融合阳性肺癌(NSCLC)!
Rozlytrek是罗氏的第一个肿瘤不可知论(tumor-agnostic,即与肿瘤类型无关,“不限癌种”)疗法。
“广谱”抗癌药!罗氏首个“不限癌种”靶向抗癌药Rozlytrek加拿大获批,治疗NTRK融合实体瘤!
2020年04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罗氏(Roche)近日宣布,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已批准靶向抗癌药Rozlytrek(entrectinib)用于治疗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融合阳性、无已知的获得性耐药突变、无满意治疗选择、不可切除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颅外实体瘤成人患者,包括脑转移。Rozlytrek是罗
“广谱”肿瘤免疫疗法!默沙东Keytruda(可瑞达)第二个不限癌种的申请获美国FDA优先审查!
2020年04月08日讯 /生物谷BIOON/ --默沙东(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抗PD-1疗法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的一份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该sBLA寻求加速批准Keytruda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基于
拜耳“广谱”抗癌药Vitrakvi在TRK融合癌症中展现高缓解率、持久缓解长达3年!
2020年02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的TRK融合癌症患者数据集。该数据集为评估拜耳精准肿瘤学药物Vitrakvi(larotrectinib)治疗TRK融合癌症成人及儿科患者的最新临床数据。文章标题为:Larotrectinib in patients wi
Science:复旦大学联合哈佛医学院开发广谱流感疫苗佐剂
2020年2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I型干扰素(IFN-Is)是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免疫介导者,能有效对抗感染;可以由流感病毒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AECs)和免疫细胞激活产生。因此,这两种细胞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STING)的激活可以诱导由感染病毒或者疫苗所激起的免疫反。然而,在不破坏肺泡表面活性剂层(PS)的情况下将STING激活剂输送到AEC
罗氏“广谱”抗癌药Rozlytrek在日本获批新适应症,治疗ROS1融合阳性肺癌(NSCLC)
2020年02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罗氏(Roche)控股的日本药企中外制药(Chugai)近日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已批准靶向抗癌药Rozlytrek(entrectinib)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治疗ROS1融合阳性、不可切除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ROS1融合基因是由于染色体易位而使ROS1基因与其他
广生堂新冠肺炎小样预试验研究获伦理批件
2月10日,广生堂发布公告称,1月29日,公司研发团队对公司在研抗病毒创新药GST-HG131、GST-HG121以及已申报生产的仿制药G1—G3进行了充分的作用机理论证和文献查证后,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简称“药审中心”)提交了“关于呈请将广生堂抗病毒创新药GST-HG131、GST-HG121和两款仿制药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审批通
Science子刊:改性环糊精分子可作为广谱杀病毒药物,同时可阻止病毒耐药性产生
2020年2月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用糖分子制成的新型抗病毒物质,它们可以在接触时消灭病毒,并且可能有助于抵抗病毒性流行病爆发。他们发现它们有望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HS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寨卡病毒(ZIKV)等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
广谱KIT/PDGFRα激酶抑制剂ripretinib在美国进入审查,再鼎医药引入中国
2019年12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再鼎医药合作伙伴Deciphera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专注于解决肿瘤耐药关键机制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近日,Deciphera公司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广谱KIT和PDGFRα抑制剂ripretinib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伊马替尼(imatin
NIH与ViiV达成合作 共同开发广谱HIV中和抗体
日前,ViiV Healthcare公司宣布,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下属机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达成一项独家许可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广谱中和抗体(bNAb)N6LS,用于预防和治疗HIV-1感染。艾滋病是由于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曾经被认为是无药可治的致命疾病。然而在上世纪末,随着“鸡尾酒疗法”的开发,艾滋病已经成为可控的慢性疾病。目前,艾滋病患者通过接受抗病毒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