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Neurosci:瘫痪小鼠在接受干细胞移植之后恢复知觉
2017年11月16日/生物谷BIOON/---工程化的、含有人源干细胞的组织能够让瘫痪的大鼠重新恢复知觉并且恢复行动能力。移植后的小鼠表现出了脊椎神经愈合的表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Frontier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该研究表明干细胞对于治疗脊椎损伤具有一定的潜力。脊椎损伤往往会导致瘫痪的发生,而到目前为止脊椎的移植仍是挑战性巨大的手术。最近,来自以色列的Shul
PD药物Pimavanserin开启临床III期试验探讨治疗痴呆相关幻觉和妄想的疗效
2017年10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ACADIA Pharmaceuticals Inc .(ACAD)宣布开启Pimavanserin治疗痴呆相关疾病的一项名为HARMONY的临床III期试验。目前,FDA还未批准任何一款治疗痴呆相关疾病的药物。ACAD还透露,FDA已经批准pimavanserin为痴呆相关疾病的突破性治疗方案。痴呆相关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
重磅级文章解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我们都知道,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胆固醇密不可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及新型疗法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学习!【1】JACC:不吃早饭会提高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新闻阅读:Skipping breakfast associated with 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根据最
Sci Rep:压力或许与垃圾食品一样有害!
2017年10月17日/生物谷BIOON/---众所周知,吃的不健康则身体就会不健康。但最近来自BYU的研究者们则发现压力过大与吃不健康的食物对身体有同样的危害。在最近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BYU的教授Laura Bridgewater等人发现:当雌性小鼠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它们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将会发生明显改变,而且改变后的特征与长期食用高脂饮食的小
JACC:不吃早饭会提高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017年10月4日/生物谷BIOON/---根据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长期不吃早饭会增高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保持良好的早餐器官对于促进机体健康,尤其是体重与胆固醇含量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此前研究已经表明不吃早饭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但这是首次表明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长期不吃早饭的
钟南山:要像重视高血压糖尿病一样 重视早期慢阻肺
广州2017年9月19日电 /美通社/ --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慢阻肺。在2010年时,慢阻肺已经是中国第三大造成死亡的疾病。它属于单病因,是呼吸内科的一种常见病,病因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性反应相关。其病程比较长,通常呈进行性和不完全可逆性发展,最后会导致慢性呼吸衰竭。鉴于慢阻肺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家庭医生在线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教授
遗传性hATTR淀粉样变性的RNAi药物完成III期试验!
2017年9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昨日,ALNY(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制药公司和赛诺菲共同宣布,治疗遗传性hATTR淀粉样变性RNAi(RNA干扰)药物patisiran到达主要有效终点以及所有次要终点,圆满完成名为APOLLO的临床III期试验。遗传性hATTR淀粉样变性是由TTR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可遗传的退行性致命疾病。TTR蛋白主要在肝脏
革新|智能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报告”正式发布
2017年9月21日,在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的共同推动下,智能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报告”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正式发布!潘柏申教授强调,中国正面临未来十年心血管事件不断增加的严峻局面,对ASCVD的防治形成巨大挑战,血脂检查必须告别过去几十年来沿用的所有人群“一个标准一刀切”的粗糙管
Nat Immunol:胆固醇样分子能够阻断NK细胞杀伤肿瘤的能力
2017年9月20日/生物谷BIOON/---最近,研究者们发现了具有杀伤肿瘤功能的细胞的“引擎”是怎么工作的。他们的研究重点强调了“引擎”的发动机制以及一种类似于胆固醇的分子—“羟固醇”抑制NK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其无法成功地击退癌细胞。这一研究是由来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助理教授David Finlay博士等人做出的,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他们发现
PNAS:早期听觉训练延缓年龄相关的听知觉功能衰退
人类大脑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衰退,老年性听觉障碍以及伴随的言语和认知异常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然而,能否有效地延缓这种与年龄相关的脑听觉功能衰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周晓明的团队近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的合作研究成果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乐观的答案。他们以老年大鼠为听觉模型,采用一个特别设计的听觉目标和识别程序,训练动物完成对目标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