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非常规的表观遗传现象
胞嘧啶甲基化(mC)是对DNA的修饰,进而调节多种生物功能,如生长发育、肿瘤、以及基因印迹。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躯体组织中,当胞嘧啶在一个二核苷酸序列中,并且其后跟着鸟嘌呤(G)时出现mC。同时这些位点绝大多数出现了甲基化(mCG)。
PD-1抗癌免疫疗法的“个体化差异”现象
新型的促免疫型抗癌药物已经投放市场,也解救了许多无法治疗的黑色素瘤与癌症患者的生命,然而这些药物似乎对大肠癌症治疗效果甚微。只有一个例外-一位大肠癌晚期的男性患者在2007年接受治疗后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
PCE:曹坤芳等揭示树木光合午休现象的水分决定因子
很多植物都有光合午休(中午光合作用速率下调)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关系着植物一天的光合产物积累和生长速率,因而研究其决定因子对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碳固定和选育高产农作物品种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气孔导度(指示气孔打开的程度)的下降被认为是导致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
PLoS Patho:揭示泳动现象或更易于鼠伤寒沙门菌进行感染靶点的选择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Pathogens在线刊登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Near Surface Swimming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Explains Target-Site Selection and Cooperative Invasion”,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泳动现象或更易于鼠伤寒沙门菌进行感染靶点的选择。
PLoS ONE:成都生物所发现棘腹蛙罕见染色体易位多态现象
一般而言,易位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形成异常的“四价体”配对,存在三种分离方式,可形成6种配子,由此在后代中出现多种核型个体。而其中不平衡配子由于遗传上的缺失和重复引起不育或育性极低,导致后代种群繁殖力降低,因而易位多态在自然群体中极难形成,在脊椎动物中更是罕见。两栖类自然种群中,因易位在种群中引起的核型多态现象未见报道。迄今,对于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中易位所引起的细胞学及遗传学效应知之甚少。
Science:科学界的“阳盛阴衰”现象仍在上演
男科学家,女科学家,科研界的“男多女少”现象似乎由来已久。据研究,女性只占科学家总人数的约27%,而这一数值将持续降低。预计到2050年,比例不会超过50%。由于男科学家居多,大学里很少能聘请到女科学家或是女工程师们。 近日,Science杂志上刊登的一则研究指出:事实上选择进入科研界后,男女得到晋升提拔的机会是均等的。但目前来说,女性在选择专业时较少偏向于科学事业或是工程学相关专业。
Nat Methods:研究发现植物的自我修复及繁殖现象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技术,通过活体植物组织内的荧光可测量与定位基因和细胞的活动。相关论文4月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ethods》上。 这项用荧光自动测量和定位活体植物组织细胞活动的新技术,有助于改善合成生物学的核心计算机模型,努力设计出生命系统。 某些植物具有高度复杂的遗传及细胞网络,这些网络构成了巨大的相互作用网络。
Bioconj Chem:新型嵌合体蛋白为开发慢性疼痛的药物疗法提供希望
2013年10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林肯大学等11个院所的研究者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分子,这种分子可以明显缓解过敏症及炎性疼痛等一系列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ioconjugate Chemistry上。
Faseb J:基因治疗改善肢体缺血现象
斯坦福大学队和欧洲的科学家新的研究揭示也许有一天,患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人能够避免截肢缺血现象。发表在FASEB杂志一个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只要提供两个分子机体自然产生的PDGF-B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就有可能会成功导致身体长出新的血管,以防止肢体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