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院长:外泌体与干细胞治疗
王建安教授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在低氧环境下心肌细胞leptin、miR-211等相关蛋白及核酸相应的改变,并且促使心肌细胞的生存、迁移及血管生成。后期研究中继续发现低氧环境下可以使子宫内膜干细胞分泌的miR-21高表达,一直PTEN蛋白的生成,从而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因此心肌低氧下有利于拯救濒临死亡边缘的心肌细胞,促使心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2017(第二届)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圆满闭幕
2月2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 :Detection,Delivery,Diagnosis "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圆满闭幕。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从业人员及专家与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的陈国强院士、复旦大学附属
黄胜林研究员:外泌体RNA鉴定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潜在应用
黄胜林研究员给我们介绍了外泌体RNA鉴定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他的研究认为,目前肿瘤液体活检目前存在三种方案,分别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游离肿瘤DNA(ctDNA)及外泌体,而外泌体存在明显的优势,即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可以及时获得细胞的情况。而在外泌体的RNA选择中倾向于circRNA,因为这种RNA数量多,存在较强的特异性,而作为诊断疾病的标志物,特异性要求较高。
2017(第二届)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在沪隆重召开
2017年2月24日,由生物谷主办,上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支持的“2017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 :Detection,Delivery,Diagnosis”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隆重开幕,现场座无虚席。来自科研及医疗领域的科学家及医生学者
血液中的哨兵:纳米粒子辅助量化肿瘤特异外泌体用于胰腺癌诊断
尽管人们在疾病诊断技术上的投入巨大,但是许多病症的诊断方法仍然既繁琐又昂贵,并且往往难以在症状不明显的早期及时发现疾病。胰腺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早期胰腺癌并无明显症状,但病情发展却十分迅速。事实上,根
2016年外泌体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 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物质,存在
科学家探究强化骨骼之道 英国研制出外泌体注射液
外泌体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携带一些重要的信号分子。它能够在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强化骨骼。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大奥蒙德街医院的研究人员从怀孕母鼠羊水中提取干细胞,成功培养出
肿瘤微环境通过外泌体向癌细胞传授生存技巧
根据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胰腺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癌症类型,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为第二。胰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只有8%,是唯一一个生存率仅为个位数的主要癌症类型。
中山大学发现外泌体miR-24-3p抑制T细胞功能可作为鼻咽癌预后潜在标志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外microRNA不仅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各类型恶性肿瘤中癌细胞与其所在微环境之间的交流。8月19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疆研究员在国际著名病理学期刊The
液体活检中的外泌体,你知道多少?
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系统及其运行调节机制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这种细胞外囊泡样结构就是外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