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研究发现促进经典Wnt信号受体复合体形成的重要分子

2018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Wnt/β-catenin信号能够控制发育、干细胞维持以及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命运决定影响成体组织的稳态平衡,该信号通路发生失调与癌症有很强的相关性。Wnt与细胞表面的受体Frizzled(FZD)和LRP6结合启动信号级联效应,引起Wnt靶基因的转录。之前有研究表明在Wnt与受体结合后,Wnt受体会组装成称为信号小体的大型复合体,为与下游效应蛋白

2018-04-10

SCRR:“嵌合体”细胞能够恢复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关键蛋白缺陷

2018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由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们发表在《Stem Cell Review and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通过将正常肌细胞与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个体的肌细胞进行融合,并将其植入患有上述疾病的小鼠模型中,能够显著地提高肌肉的功能。这些细胞叫做"嵌合体细胞",是由含有正常的dystrophin蛋白(肌肉结构性蛋白,而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

2018-03-18

培育人猿混合体 让猪长人类肝脏:你能接受哪一种?

据国外科学网站Nautilus报道,早在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万诺夫试图创造一种介于黑猩猩和人类之间的遗传杂种,他用人类精子给雌性黑猩猩授精,或用黑猩猩和红毛猩猩的精子对五名女性志愿者进行人工授精,但均并未取得成功。即使人类和黑猩猩的DNA非常相似,人类拥有46条染色体,黑猩猩有48条,因此培育能够存活的后代是不可行的。不过,人猿混合体并非超乎想象。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目前

2018-04-11

人猪胚胎后世界首例人羊嵌合体诞生 可培育人体器官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了人羊嵌合体,为在动物体内培育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铺平了道路。该项目的成功甚至可能帮助获得能调节血糖的健康胰腺,从而为治疗1型糖尿病提供了可能。尽管此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培育了人猪嵌合体,使医学界对利用它们培育人体器官感到振奋,但并没有研究团队将这一成果更进一步。不过,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将胰腺移植到了小鼠体内,他们现在又首次将人类干细胞导入绵羊胚胎,获

2018-03-05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MHC-I肽组装复合体筛选蛋白片段机制

图片来自S. Trowitzsch, A. Möller, R. Tampé。2017年11月16日/生物谷BIOON/---如今,社交媒体帮助我们跟上时事。由于我们无法同时处理大量的信息,神经网络仅提取我们需要知道的信息。我们体内的细胞以一种类似的方式运作:在抵抗寄生虫、病毒甚至癌症的过程中,一种被称作MHC-I肽组装复合体(MHC-I peptide-loading complex)

2017-11-16

PNAS:研究发现新蛋白复合体控制异染色质化介导的RNA加工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和段成国研究组,以A protein complex regulates RNA processing of intronic heterochromatin-containing genes in Arabidopsis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PNAS上。研究利用生物化学手段鉴定到一个染色质调控因子ASI1的互作蛋白-AIPP1

2017-10-17

Cell:首次开发出在小鼠体内产生和分析基因嵌合体的方法

图片来自CNIC。2017年8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Cardiovasculares Carlos III, CNIC)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的方法来产生和分析基因嵌合体(genetic mosaics)。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8月10日的Cell期刊上,论

2017-08-16

广州生物院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获进展

  近日,白血病领域权威杂志Leukemia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包含TLR2共刺激信号的第三代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分子,并证明了TLR2共刺激信号提高了CAR T细胞杀伤肿瘤的功能。这一研究为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CAR T细胞治疗中的联合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开

2017-08-28

Sci Rep:新型嵌合抗体可治疗犬类恶性癌症

2017年8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与人类相似,狗的寿命在近年来也在明显延长,因癌症死亡的比例也在显著升高。同样的,目前没有针对犬类恶性癌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犬类口腔恶性黑色素瘤(OMM)就是其中一类。在人类中,一些恶性癌细胞表达PD-L1蛋白,其能够与T细胞表面PL-1结合导致T细胞免疫活性的抑制。因而PD-1/PD-L1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癌细胞"免疫逃逸机制"的一部分。对此,能够

2017-08-26

PNAS: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保护机体不受I型糖尿病与其它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影响

2017年9月1日/生物谷BIOON/---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一种保护机体抵抗自体免疫疾病,尤其是I型糖尿病的基因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发挥功能的。小鼠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发育关键时期如果体内的肠道微生物组受到抗生素的破坏之后,该基因保护机体免受I型糖尿病的作用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一发现再次强调了婴幼儿应尽量避免接触抗生素的重要性。(图片来源: CC0 Public Domain)控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