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研究揭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如何动态结合抗原肽段的

在人类免疫系统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1)对抗原的加工十分复杂。这些蛋白质究竟如何执行其关键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了解。

2019-12-05

世界上首个人类-猴子胚胎嵌合体诞生于中国

2019年8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2019年7月31日,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构建出含有人类和猴子细胞的胚胎。据该报报道,这个有争议的项目是在中国进行的,而不是在项目负责人所在的美国进行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法律问题”,最终旨在培养可移植的人体器官。美国沙克研究所的Juan Carlos Izpisúa Belmonte与来自他自己的实验室的科学

2019-08-31

JBC:鉴别出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新型转录因子复合体成员

2019年9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转录因子复合物中发现了能够维持β细胞功能的新成员。胰岛中的β细胞能够产生胰岛素来调节机体血糖水平,同时还能为全身的细胞提供能量,而β细胞的缺失或功能异常常常会引发糖尿病,糖尿病是全球人群所面临的

2019-09-20

研究揭示CRISPR-Cas12a蛋白复合体切割双链DNA的动态调控机制

2019年8月6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春来研究组在Cell期刊新推出的子刊《i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rRNA和DNA的匹配度对Cas12a蛋白复合体切割双链DNA的动态结构和切割位点的调控”(Conformational dynamics and cleavage sites of Cas12a are modulated by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rR

2019-08-10

硅藻光系统II-捕光天线超级复合体原子水平三维结构

硅藻是海洋主要的浮游生物之一,贡献了地球上每年原初生产力的20%左右,且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特征与其光系统(Photosystem,PS)以及外周捕光天线的功能密切相关。不同于绿藻和高等植物,硅藻PSII的外周捕光天线是结合了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c的蛋白(Fucoxanthin Chl a/c binding proteins,FCPs),具有强大的蓝绿光捕获能力和快速光适应能力

2019-08-06

Science:揭示IFITM蛋白抑制合体滋养层形成,促进胎儿死亡

2019年7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高危妊娠经常发生,并且有多种原因。据估计,在怀孕的头三个月,有10%到20%的孕妇流产。由于母体感染某些微生物、寄生虫或病毒(如弓形虫病,或者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或寨卡病毒)或由于遗传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胎儿生长缓慢也有可能发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内克尔儿童疾

2019-07-15

人类机体或是携带不同基因组充满突变的“镶嵌复合体

2019年6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对29种不同组织类型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后,研究者发现,人体是一个由携带不同基因组的细胞簇组成的镶嵌复合体(complex mosaic),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人员进行的此类规模最大的研究,他们对收集自大约500名个体机体的样本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结果于6月6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Science上,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理解癌症发生的机制以及如何更早对检测发现

2019-06-24

PLoS Genet: 核孔复合体结构研究新进展

2019年6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通过核膜被与细胞的其余部分隔开。所有进入和离开细胞核的运输过程都是通过称为“核孔复合物(NPC)”的圆柱形通道进行的。每个NPC由八个重复的蛋白质复合物组成,其含有至少30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核孔蛋白(Nups)。这些复合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中间留下一个通道,通过它可以运输蛋白质,RNA和信号分子。NPC两端的Nups形成环

2019-06-13

器官实际上是年轻细胞和老龄化细胞的混合体

2019年6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神经元细胞,可能是心脏细胞是机体中最古老的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小鼠的大脑、肝脏和胰腺中含有超长寿命的细胞和蛋白质,有些甚至和神经元一样长寿,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年龄镶嵌现象”(age mosaicism),文章中,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

2019-06-11

在突触囊泡与质膜融合导致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SNARE复合体的解聚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教授研究组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SNARE复合体解聚的机制研究"(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SNARE complex disassembly)的研究论文,通过解析SNARE解聚分子机器20S复合体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三维结构,并结合生化实验、电生理实验和交联质谱实验,揭示了SNARE复合体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