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采用益生菌调节水体污染物诱导的斑马脂质代谢紊乱

在斑马鱼生长发育过程中,添加益生菌可以重塑肠道菌群,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sulfonate, PFBS)是我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图1),可以干扰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导致脂质代谢障碍。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联国团队首次揭示了益生菌Lactobacillus

2020-06-14

Trends Eco Evo:研究揭示寄生虫如何适应气候?

全球变暖事件的数量和严重性正在增加,威胁着全球许多生态系统的安全。随着全球温度的持续上升,也使得寄生虫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更为严重,患病率和传播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

2020-06-01

Science子刊:寄生虫卵提取物可降低炎症

2020年5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瑞士、瑞典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从寄生虫卵中分离出的物质能够降低小鼠呼吸道中的炎症。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anti-inflammatory eicosanoid switch mediates

2020-05-02

自1978年以来,海洋鱼类寄生虫数量增加了283倍

2020年4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下次你吃生鱼片(sashimi)、生鱼片寿司(nigiri)或其他形式的生鱼时,可以考虑快速检查一下是否有寄生虫。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的人群中,一种能够传播到人体中的寄生虫的丰度急剧增加。这可能意味着当吃寿司时,你吃到的不仅仅是寿司,还有寄生虫。自2

2020-05-06

以色列研究人员称发现首个无氧呼吸的已知多细胞寄生动物

 一般认为,有氧呼吸是多细胞动物的基本特征。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团队发现了地球上首个不需要氧气就可以生存的已知多细胞寄生动物。这种名为鲑生粘孢子虫的动物是一种生活在鲑鱼肌肉中的寄生虫,由不到10个细胞组成。特拉维夫大学动物学家多萝泰·于雄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对鲑生粘孢子虫基因进行检测和测序时发现,与其他所有已知动物不同,这种寄生虫不具

2020-03-02

PNAS: 斑马向研究人员传授更多有关房颤的知识

最近一项在斑马鱼中进行的研究表明,遗传变异与心律不齐,房颤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2020-01-23

一种发光靠进食海萤“点亮”自己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海洋中一种身体会发光的拟单鳍鱼自身并没有发光基因,而是通过进食发光浮游生物来获取能发光的蛋白质。这是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这种“偷盗蛋白质”现象。日本中部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分析了拟单鳍鱼这种会发光的海鱼,发现它发的光来自一种名为荧光素酶的蛋白质,而其自身没有合成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分析显示

2020-01-14

中国科学家公布斑马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研究成果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俄勒冈大学的George Streisinger教授将斑马鱼首次引入实验室以来,斑马鱼逐渐成为与小鼠、果蝇、线虫并列的四大模式动物之一。在40多年的斑马鱼研究发展历史中,欧美斑马鱼学者发起了几次大规模的斑马鱼随机诱变突变体库(Mullins et al. 1994; Solnica-Krezel et al.

2020-01-11

斑马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取得进展

 斑马鱼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在斑马鱼研究历史上,欧美学者发起过几次大规模的随机诱变突变体库,开展基于“从表型到基因型”的正向遗传学筛选,奠定了斑马鱼作为国际公认模式动物的重要基础。随着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成熟,规模化靶向构建斑马鱼基因敲除突变体库,系统开展“从基因型到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