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疟疾寄生虫喜欢年轻的血细胞
人类更多地接触猕猴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可能会导致其入侵较老血细胞的能力增强。由于这些寄生虫目前喜欢较年轻的血细胞,所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表明,“诺氏疟原虫”在人体中的毒性及其传播能力今后可能会增强。 Caeul Lim及其同事报告说,“诺氏疟原虫”在人血中生长状况差是由于它喜欢入侵一个年轻亚类的细胞。
:研究发现果蝇豪饮酒精杀死寄生蜂
寄生蜂将它的卵放置在果蝇幼虫里,图片来自Milan et al., Current Biology。 一天一个苹果就可远离医生,但是一小杯龙舌兰酒怎么样?它似乎对果蝇有效果: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寻求酒精来消灭生活在它们血液中的寄生蜂(parasitic wasp)。暴露在酒精中会在第一时间阻止寄生蜂把它们的卵安置在果蝇幼虫里。
PLOS ONE:于慧等榕与榕小蜂协同进化研究获进展
粗叶榕雄花序:(a)雌花期花序,雄花在花序孔口分布,短柱雌花花序内部分布;(b)雄花期花序,腔内共生昆虫(传粉和非传粉小蜂)的发育已接近成熟。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oving Your Sons to Safety: Galls Containing Male Fig Wasps Expand into the Centre of
:怪异寄生行为打破传统寄生规律
寄生虫(Xenos vesparum)幼虫跳到欧洲造纸胡蜂身上,藏于工蜂腹部,在那里它可以以宿主的血液为食 被感染的工蜂聚集到一起交配,不过不是它们自己交配,而是寄生虫在交配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昆虫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寄生虫(Xenos vesparum)感染欧洲造纸胡蜂后,能够彻底改变欧洲造纸胡蜂的身体和行为,让它们完全听从自己的命令。
:用寄生虫作载体为牛打疫苗
一提起寄生虫,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它们引发的各种疾病,其实寄生虫有时也有巧用途。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就利用一种在牛体内生活的寄生虫为载体,给牛接种了能预防相关疾病的疫苗。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网络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学》中报告说,这种可用作疫苗载体的寄生虫名为“泰氏锥虫”。它是一种无害寄生虫,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携带具有疫苗效果的物质并能够在牛体内释放。
Ann Bot:中澳合作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寄生植物生长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首次证实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根寄生植物养分吸收器官的发生有直接显著的影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学纪事》上。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PLoS Pathog:阻断寄生虫GCN5b酶对抗弓形虫病
PLoS Pathog:揭秘血清素促进寄生虫运动的机制 为开发寄生虫靶向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麦基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控制寄生虫运动的新型分子路径,由于协调运动对于寄生虫的生活周期非常关键,因此该分子路径的蛋白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新型的靶点药物。
PLoS One:蜂群多样性和寄生致病菌的数量呈负相关
近日,来自印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蜂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表示蜂群的多样性越高将会导致寄生的致病菌越少,并且有益菌会增多,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LoS One上。
PRSB:构建寄生虫共感染网络 为开发协同抗感染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来帮助理解患者患多种感染的窘境,为揭示多种寄生虫感染人类机体的机制提供了一定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