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 孤独求生
他叫廖明月,听着像个女子的名字。形容天上明月的词组很多,而与廖明月相契合的无非凄美二字,凄在于这一路走来的痛苦与艰辛,美在于他乐观向上坚强独活的生活姿态。 廖明月出生于1969年7月10日,在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治自县镇江庙乡石龙门村胡家湾组108号的茅草房子中出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不过40出头,正值盛年。家徒四壁,只有一座茅草房。廖明月自小右手残疾,父母去世后,独自挣扎求生。
PLoS ONE:揭示基因缺陷诱发孤独症的分子机制
2012年8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缺陷性基因如何引发大脑改变,进而导致产生孤独症的非典型社会行为。这就为开发治疗孤独症的药物提供了一个新型的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8月10日的国际杂志PLoS One上。 前期研究表明在孤独症儿童中,这种基因是缺陷的,但是其在大脑神经元上的效应却不得而知。
Nature:揭示引发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新型分子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纽约大学医学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DNA的化学修饰—表观遗传改变可以激活或者抑制参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及早期大脑发育基因的表达。
Nature:孤独症治愈新希望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症状包括社交技能减弱、交流能力受损和重复性行为等。日前,研究人员在ASD小鼠实验中,成功使大脑中过量的蛋白合成回复正常,治愈了小鼠的上述孤独症行为。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杂志上。 孤独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之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行为方式为特征,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至今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
Arch Intern Med:孤独可提高老年人死亡风险10%
近日,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孤独不仅催人老,还会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提高大约10%。孤独老人完成日常活动的难度是其他老人的两倍。研究报告由最新一期美国《内科学文献》(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月刊发表。 死亡风险加大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研究人员提取“健康与退休研究”中1604名调查对象的资料,研究孤独与身体机能衰退及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
JAACAP:研究者用新标准来检测孤独症谱系障碍
Copyright ©版权归生物谷所有,若未得到Bioon授权,请勿转载。 2013年,当修订的孤独症诊断手册生效时,诊断孤独症将会变得困难。近日,来自耶鲁儿童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Adolescent Psychiatry的文章中指出,孤独症诊断手册的改变将会影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
Pediatrics:孤独症或其它发育障碍与母体肥胖和糖尿病相关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发育障碍医学研究所(UC Davis MIND Institute)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体糖尿病和肥胖症很有可能导致儿童患上孤独症或其它发育障碍疾病。相关论文4月2日在线发表于《Pediatrics》。 研究证实患有肥胖症的母亲生下患有孤独症儿童的几率是那些没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正常体重的母亲的1-2/3倍,而且她们的孩子患有其它发育障碍疾病的可能性是健康人的2倍多。
张含之:让音乐走进孤独
张含之,一个看似平凡的90后艺术女孩,却满怀热情、为社会公益事业倾注着自己的青春和正能量,以其专业精湛的二胡演奏技艺,传递着最动人的爱的乐章。历时三年,张含之与其音乐伙伴们共同缔造了“音为爱”民乐团——这一中国第一支公益性音乐团体的传奇。
Nat Commun:研究人员揪出孤独症基因的功能
2013年10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在某些情况下,很显然自闭症是遗传性的,但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特定基因与疾病之间的直接联系。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医学、Tel Aviv大学和以色列Technion技术研究所将一个基因以及其功能在孤独症中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