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京大学白凡课题组与中山大学曾木圣课题组揭示食管癌早期病变与食管癌演化特征

 2017年9月12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comparis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its precursor lesions by multi-region whole-exome seq

2017-09-16

Cell Stem cell:北京大学邓宏魁化学诱导重编程领域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利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体细胞向可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及其团队近期又建立了一套完整可靠的小分子重编程方法[1]。令人惊奇的是,在体细胞经化学小分子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会经历一种胚外内胚层样细胞(Extra-Embryonic Endoderm-like state, XEN-like state)中间状态[2],通过对这一中间状态细胞的详细

2017-07-04

Nat Commun:北京大学程和平课题组和中科大毕国强研究组合作发现“线粒体炫”调控神经元突触水平的长时程记忆

2017年6月26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王显花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课题组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神经元树突“线粒体炫信号”在神经突触传递短时程记忆向长时程记忆的转化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付忠孝博士和谈笑博士,通讯作者为王显花副研究员、程和平教授

2017-06-28

北京大学“成功研制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宇宙,浩瀚无垠,在数百亿光年可观测的空间里闪烁着上万亿个星系。人类1400克的大脑,如同一个小小的宇宙,包含了百亿级神经元和百万亿级的神经突触,其结构和功能上极其复杂而精密的连接,涌现出意识和思想--大脑小宇宙隐藏着世界上最美丽最深邃的奥秘。新千年伊始,世界科技强国纷纷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脑科学研究计划,人类探索大脑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在展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各国脑科学计划的一个

2017-06-01

Circulation Research:北京大学何爱彬研究组揭示调控器官发育与再生的表观遗传差异机制

2017年5月16日,国际杂志《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何爱彬研究组题为“Divergent requirements for EZH1 in heart development versus regeneration”的研究成果。研究揭示同一表观调控因子EZH1在心脏发育和再生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组蛋白修饰,导致截然不同的分子机制,调控发育与再生两个关

2017-05-24

勃林格殷格翰与北京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全面合作开展早期科学研究-该长期合作,旨在利用新兴医学发现填补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如心血管代谢疾病、肿瘤免疫,以及新的治疗方法如再生医学和基因疗法-勃林格殷格翰与世界领先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开展新合作,旨在拓展其系列研发项目,以期带来更多同类第一和具有突破性潜力的新药德国殷格翰、中国北京2017年5月16日电 /美通社/ -- 今天勃林格殷格翰和北京大学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战略合作计划,旨在共同推

2017-05-16

聚焦|勃林格殷格翰与北京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合作开展早期科学研究

5月16日 勃林格殷格翰和北京大学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战略合作计划,旨在共同推动早期科学创新以填补多个治疗领域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该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将包含多种合作形式,以便各科研小组以灵活的方式加入该合作。形式包括以具体科研项目为基础的共同研究、博士后奖学金及勃林格殷格翰讲席研究员。该合作旨在加强勃林格殷格翰的早期研究项目管线,帮助勃林格殷格翰站在科技前沿,带来更多具有突破性潜力的、同类第一的新

2017-05-17

北京大学科学家解析小鼠着床前胚胎中的单碱基分辨率5-醛基胞嘧啶(5fC)谱图

2017年3月23日,北京大学BIOPIC中心汤富酬课题组与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课题组合作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5-Formylcytosine Landscapes of Mammalian Early Embryos and ESCs at Single-B

2017-03-28

北京大学蒋争凡、苏晓东研究组连续两篇文章报道发现抗病毒天然免疫稳态调控的新机制

 2017年3月14日,国际免疫学著名学术期刊Immunity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研究组在抗DNA病毒天然免疫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Inflammasome Activation Triggers Caspase-1-Medi

2017-03-17

北京大学揭示双酚芴或致小鼠不良妊娠

3月1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一种用于生产不含双酚A(BPA)塑料的化学品双酚芴(BHPF)可能在小鼠中导致不良妊娠结果。研究还表明,商业用水瓶中的BHPF可能会进入饮用水中。但该研究只在小鼠中进行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