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研究揭示了子宫肌瘤病因

2013年6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子宫肌瘤在一种良性肿瘤,但是影响了数以万计女性的健康。该病能够引起子宫疼痛,出血甚至不育。子宫肌瘤也是子宫切除最常见的原因。每年在芬兰会有八千例病人进行子宫切除术。 芬兰科学院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研究发现了该病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六月初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杂志上。

2013-06-08

子宫肌瘤治疗药Proellex二阶段临床研究取得积极成果

2010年,Repros Therapeutics公司(NasdaqCM:RPRX)宣布Proellex经阴道给药的两个动物模型试验已经完成,研究表明Proellex经阴道给药对孕激素敏感组织的效果与该公司以前开发的口服最高剂量相当。

2012-02-10

Lancet Oncol:宫颈癌筛查中HPV检测比子宫颈抹片检测优异

目前抗宫颈癌已经获得了很大成功。50多年以前美国就开始常规筛查宫颈癌,这项措施大幅降低了妇女一号癌症杀手-宫颈癌的发病率。两个最近发展起来的疫苗也可以保护女性免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 (备注:HPV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 但是每年仍有12000新发宫颈癌病例, 近4300名妇女会死于宫颈癌。

2012-11-18

PLoS ONE:发现新型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标记物miR-205

microRNAs已经被发现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它们改变基因表达的作用与癌症发生及肿瘤增殖密切相关。因此,microRNAs能够成为潜在的癌症标记物及治疗靶点。 虽然已有的证据表明了microRNAs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但是microRNAs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意义有关的数据仍然有限。 近日,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关于microRNAs的研究。

2012-11-18

沃特森开始III期Esmya用于贫血子宫肌瘤临床试验

沃特森医药公司开始Esmya(醋酸乌利司他)III期临床试验,评估其用于患有贫血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药效和安全性。 Esmya是一种口服活性睾丸酮受体调节剂,能够定向阻断睾丸酮受体。 III阶段研究共招募300名18-50岁之间的子宫肌瘤患者,设置了多中心、随机、双盲等的对照,目的是评估其安全性和药效。 研究中患者将随机接受醋酸乌利司他和安慰剂的治疗,要在三个连续月经周期内每日服用一次。

2012-03-13

AJHG:鉴别出子宫肌瘤相关的遗传突变

2012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的一种骨盆肿瘤,其在美国是妇女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者利用全基因组方法,首次发现了白人妇女子宫肌瘤的遗传风险等位基因,相关研究发现于10月4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这项研究或为子宫肌瘤的疗法提供思路和帮助。

2012-11-18

EMBO Mol Med:KRAS基因突变点亮或可筛查子宫内膜异位症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第一次描述了影响数百万被慢性骨盆痛和不育症所标志的妇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基础。研究人员的这个新基因突变发现为新筛查方法提供了希望。 发表在2月3日版的在线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的研究探讨了位于KRAS基因上的遗传性突变,该突变导致异常子宫内膜生长和子宫内膜风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子宫组织生长在机体其他部分,如腹腔、卵巢、阴道和子宫颈。

2012-11-19

PNAS:早期听觉学习始于子宫

一项研究发现,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可能塑造发育中的人类大脑,从而影响人出生后的语音和语言发育。人类胎儿在怀孕后大约27周开始感受到外部声音,引发胎儿听觉皮层重新组织以及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的成熟。但是胎儿是否能够学习这些声音从而影响在婴儿期的语音感受和发育,这仍然不清楚。Eino Partanen及其同事探索了胎儿期的经历如何影响胎儿进行学习的神经基础的,而该学记过程会响应胎儿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

2013-08-27

Cancer:研究发现子宫颈癌不同亚型之间的基因差异

2013年8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宫颈癌最常见两种类型(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组存在差异,提示患者可能受益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分子特质疗法。 该研究发表在8月23日的Cancer杂志上,由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Brigham and Women医院(BWH)研究人员完成,首次比较了两个子宫颈癌亚型(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谱。

2013-08-25

JNCI:含异黄酮食物或能防止子宫内膜癌发生

大豆以及其他豆类中植物来源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营养学价值,如大豆异黄酮是具有健康保护和治疗学意义的非固醇类物质。由于它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故称之为植物雌激素。 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大豆以及大豆中某些化学物质对多种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相关研究的兴趣也日渐增加。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