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奶牛有望成为传染病大爆发的第一道防线
在最近一次非洲西部埃博拉病毒爆发时,医生用埃博拉病毒爆发后幸存者的血浆来治疗染病患者。在没有任何已批准药物治疗埃博拉病毒患者的情况下,幸存者血浆中的保护性蛋白是帮助患者抵抗疾病的唯一希望。一家生物技术
幸福奶牛生产营养奶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注射一种与幸福感有关的化学物质就能增加荷斯坦奶牛的血钙水平以及泽西奶牛乳汁中的钙含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docrinology上。该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如何增强奶牛体质,提高牛奶质量的理解。
【盘点】建在发酵罐里面的“奶牛场”
合成生物学的逐渐成熟,让科学家和工业界能够基于微生物系统合成药物分子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化合物。从前些年仅仅存留于概念,即如何进行大规模的基因改造和化学分子合成路径设计,到如今进入工业应用级别,合成生物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今,合成生物学似乎已经开始全面发力了。比如,今天的科学家已经设计了诸多的合成生物学系统,可以生成很多奶制品,将来甚至有希望全面替代奶牛。
PNAS:新型抗生素将更有效地保护食品安全和奶牛健康
近日,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分子,这种分子是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的类似物,对于治疗牛的乳腺炎有一定的潜在疗效,同时对于乳品行业也是一大帮助。这种新型抗生素(乳酸链球菌素类似物)是牛乳房中寄居细菌的一种产物,普遍添加于牛奶中,防止牛奶变质以及杀死一些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比如利斯塔氏菌属细菌和梭菌属细菌等,1969年,这种食品添加剂被批准使用,普遍用于食品工业中。
吉大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
记者8月25日从吉林大学了解到,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近日成功培育出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 据介绍,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也标志着世界克隆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世界首例转基因低乳糖奶牛有望明年产奶
“拉克斯快一岁了,已经长到1米5左右,体重250斤,健康又活泼。明年5月,正常产犊后,就有望生产低乳糖牛奶。”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欢敏3月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 拉克斯是中国培育的世界首例转基因低乳糖奶牛,诞生于去年4月24日。她的诞生,给世界患乳糖不耐症的消费群体带来福音。
为什么美国奶牛比中国奶牛产奶多3倍?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我国著名生物技术专家旭日干院士最近格外关注养殖业的数字。有一组数字让他感到心情沉重:2010年,中国奶牛养殖量为1258万头,产奶3600万吨,而美国奶牛养殖量仅为910万头,产奶量却高达8750万吨,是中国的2.4倍多。如果按均值计算,一头美国奶牛的年产奶量是中国奶牛的3.3倍。“美国奶牛的品种好,这缘于他们重视科技对养殖业的支撑,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养殖业必须学习和提高的。
PNAS:为奶牛接种防范大肠埃希氏菌的疫苗
一项研究提出,给奶牛接种疫苗防范大肠埃希氏菌O157可能减少将近85%的人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这种感染导致了严重的胃肠疾病和死亡。Louise Matthews及其同事使用兽医数据、人类监测数据和分子数据研究了大肠埃希氏菌O157从奶牛传给人的风险,并且估计了为牛这种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主要储存宿主接种疫苗的效率。有两种针对这种细菌的疫苗,能减少牛在其粪中排出这种细菌的频率、时间和数量。
科学家收集奶牛“屁”计算甲烷排放量
据国外媒体报道,隶属于爱尔兰农业与食品发展局的研究人员Teagasc通过研究发现乳牛有胃肠胀气的问题,来自该研究小组的成员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不需要减少牛奶产量,就能够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