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截短型EsDREB2B基因克隆与应用研究获进展
干旱胁迫是导致作物减产的最主要的胁迫形式,干旱缺水是干旱区农业乃至经济发展的瓶颈。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耐旱基因并转化农作物是目前最为经济、高效和绿色的发展策略。荒漠植物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体内蕴含特殊的“内在性”抗逆基因资源,有望从中筛选克隆得到功能强大的备选基因元件。
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雄厚 数量多达52万亿方
国土资源部11月24日发布《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显示,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我国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资源基础雄厚。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说,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比2003-2007年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分别增长49%和45%。
Science:周俭民等植物天然免疫机制研究获进展
植物天然免疫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的天然免疫是植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细胞膜上存在多种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体上的一些共有的、保守的分子基序(也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引发先天免疫反应。真菌病原体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几丁质是β-1,4连接的N –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多聚物,可以作为一种病原分子相关模式刺激植物产生免疫反应。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是一类新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IG-I样受体包括3个成员, 即视黄酸诱导基因I (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MDA5)以及LGP2。
PNAS:研究者开发类似于天然血管的三维活血管
近日,科研人员开发出了微小的三维活血管,它的生长、相互作用以及对压力的响应类似于天然的血管。相关研究成果“In vitro microvessels for the study of angiogenesis and thrombosis,”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NAS上。为了形成称为“微血管”的毛细血管状结构,Ying Zheng及其同事把人类细胞注射到一种蛋白胶原凝胶中的微小通道里边。
MCP:赖仞等天然药物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获进展
众多天然药物以蛋白质或多肽发挥药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最近以蛋白质组学结合药理学手段研究天然药物活性蛋白质或多肽,他们在药用两栖类和药用昆虫的功能蛋白质组学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发掘了大量的药物候选分子。
Int J Low Radiation:植物天然产物或可保护癌症患者免于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Int. J. Low Radiation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阿曼尼兹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三种普遍存在的植物天然衍生物保护患者免于放疗伽玛射线引发的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
马百平:面向国际市场的天然药物开发不是梦
以 "中医药与国民健康"为主题的"第二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于2007年12月22日在广东中山举行。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马百平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医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中药产业也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