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曹雪涛团队发现新型长非编码RNA分子 可增强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

4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在《自然—免疫学》发表研究论文,报道该团队发现一种能够增强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的新型长非编码RNA分子(lncRNA)——Lnczc3h7a,并揭示了其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曹雪涛向《中国科学报》表示:“该新型RNA分子及其独特免疫调控方式的发现,为天然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增添了新认识。”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细

2019-05-03

天然辅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部赵宗保研究员团队和薛松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非天然辅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系列偏好非天然辅酶的亚磷酸脱氢酶突变体,解析了它们与非天然辅酶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辅酶偏好性改变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Catalysis上。天然辅酶,例如吡啶核苷酸辅酶NAD(P)不仅是氧化还原酶广泛使用的辅酶,还承担其它重要生物学功能。天然辅酶扰动可以产生全局性

2019-03-01

基金委与泰国天然产物与药物发现合作项目指南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泰国研究基金会“天然产物与药物发现”合作研究项目指南一、项目说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泰国研究基金会(TRF)于2008年5月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联合资助多个合作交流项目和多次成功举办研讨会的基础上,双方自2015年起联合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推动两国科学进步。二、2019年项目征集说明(一)资助领域及说明经协商,本次征集的合作领域是“

2019-02-21

Stem Cell Rep:科学家利用iPS开发出可工作的三维人工血脑屏障

2019年2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朝着在培养皿中培育出大脑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他们成功地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养诱导成为了三维的血脑屏障模型。图片来源:Stem Cell Reports未来的药物测试和疾病研究都依赖于通过类器官(人器官的体外模型)确定药物的疗效和效价。在脑类器官中复制内皮障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大脑必须被保护起来免受血液中的物质的影响。研究

2019-02-24

Dev Cell:活体成像技术揭示大脑屏障破损修复机制

2019年2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体内称为上皮组织的细胞覆盖我们的器官,形成类似墙壁的屏障,保护我们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入侵者的伤害。当这些细胞之间出现潜在的有害间隙时,分子开关会被翻转以“通知维修工”修复泄漏。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开发的新型实时成像技术,首次直接检测到上皮组织中发生的短暂泄漏。他们的新显微镜屏障测定还使他们发现Rho的蛋白质的局部活化介导的修复机

2019-02-16

QB 期刊 | 近天然蛋白质结构“新选择”

   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其测序工作已于2005年基本完成。该项工作为人们理解生物体的奥秘提供了基础,但同时人们也发现单从基因序列的角度并不能完整地阐述生物功能。由此开启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大门。    蛋白质作为基因表达的产物,现代生物学的许多研究都依赖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限于实验方法测定蛋白质结构的速

2019-01-24

可穿透血脑屏障!新型口服sGC刺激剂IW-6463进入I期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019年01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Ironwood制药公司近日宣布启动实验性药物IW-6463在健康志愿者中的I期临床研究。IW-6463是一种口服给药、中枢神经系统(CNS)渗透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目前正开发用于治疗严重和罕见的CNS疾病。该研究的数据预计在2019年下半年公布。该项旨在健康志愿者中评估口服IW-6463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该研究将采

2019-01-27

Nat Med: 靶脑屏障泄漏预示着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

2019年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USC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脑中的毛细血管泄漏预示着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发作,因为它们在标志性毒性蛋白淀粉样蛋白和tau出现之前出现。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14日出版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可能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并为可能减缓或预防疾病发作的药物提出新的目标。(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

2019-01-15

Food Chem:天然添加剂能够保持食物的健康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谷物麸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并取代食品工业目前使用的合成抗氧化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类叫做烷基间苯二酚(AR)的化合物。小麦,黑麦和大麦等植物自然产生ARs,以防止霉菌,细菌和其他生物在谷粒上生长。研究人员想知道AR是否也可以从化学角度以同样的方式保存食物。除了使用更多天然成分外

2019-01-06

研究人员建立放线菌天然产物合成基因簇多位点染色体插入新技术

 国际学术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姜卫红研究组题为aMSGE: advanced multiplex site-specific genome engineering with orthogonal modular recombinases in actinomycetes 的论文。该研究创建了一种高

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