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med Eng:利用胞外囊泡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炎症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胞外囊泡(纳米小泡)能在体内帮助运输蛋白质药物,从而降低不同疾病所诱发的炎症,这种技术或在动物模型中展现出了非常有希望的结果。
大冢制药HIF-PH抑制剂vadadustat(伐度司他)在欧盟申请上市!
vadadustat与罗沙司他属于同一类药物,后者是一款全球性HIF-PH抑制剂,于2018年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
基于mRNA疫苗:COVID-19大流行背景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方向
mRNA疫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备受关注。来自Moderna和BioNTech/Pfizer等公司的配方使人们能够慢慢缓解自2020年初以来普遍存在的社交距离措施、口罩要求和封锁措施。
研究揭示胞内致病聚集态蛋白质的极性异质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宇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刘晓静、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磊、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高振明合作,通过发展对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敏感的溶剂致变色荧光探针,定量测量了胞内多种致病蛋白质的内部极性微环境。该工作揭示了聚集态蛋白质在微结构与种类上的极性差异性,并建立了蛋白质聚集态极性与其致
种间竞争影响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方面获进展
胞外电子传递是微生物进行胞外代谢的主要方式,众多微生物通过该过程参与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和实现污染物高效降解(如生物电化学系统BESs)。混合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代谢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共存等),这些代谢互作关系会影响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进而影响BESs降解污染物的效率。以往相关研究主要
美国FDA批准Flucelvax Quadrivalent:用于年龄低至6个月大的儿童!
Flucelvax Quadrivalent是美国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基于细胞的流感疫苗。
两院院士+诺奖得主,科学思考碰撞产业智慧,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携大咖阵容拉开帷幕
10月1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蓝厅会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活动盛大举行。包括“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CAR-T细胞疗法的创始人之一卡尔·朱恩在内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顶级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纷纷现身上海,交流合作,碰撞火花。
Laplace压力对细胞胞质分裂过程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是细胞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的关键过程,在胞质分裂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剧烈变化,细胞内容物快速完成分配。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决定了子细胞的命运并对子细胞的生命活动与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胞质分裂过程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神经性疾病以及血液疾病等。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是一个高度依赖于力学调控的过程。
五大高端科研设备亮相BCEIA,力扬高通量解决方案创造研发“加速度”
2021年9月27日-29日,第19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1)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举行。此次,以“先进且成熟”为主题的力扬展台,将具有世界先进代表性的、可落地的5大高端科研设备和高通量解决方案呈现在现场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