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卫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算法取得进展
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TanSat)是依托于“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是继2009年日本GOSAT卫星、2014年美国OCO-2卫星后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计划于2015年发射。
Nature:浮游植物细胞大小反映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
“钙板金藻”(又名球石藻,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广泛分布)在藻类中是独特的,因为它们将碳既用于钙化、又用于光合作用。在这项研究中,Clara Bolton和Heather Stoll采用一个细胞碳流量模型发现,当二氧化碳浓度低时,这些生物将会把碳优先分配给光合作用而不是钙化,特别是在较大的细胞中。这一点反映在小球石和大球石的同位素特征之间的一个差别上,该差别在二氧化碳浓度高时会减小。
重返大气层?DNA表示很轻松!
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编码我们生命遗传密码的物质能够在短暂的太空旅行中存活下来。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指出,涂抹在一枚EXUS-49探空火箭外壁上的DNA样本,在经历了13分钟的低轨道太空飞行之后,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功能
Nature Climate Change:大气气溶胶增加让全球水文循环衰减
1950年至1980年间的全球水文循环的衰弱归因于大气中气溶胶的增加,《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如是说。当环境变暖时,降水和河水流量的增加是理所当然,但是这种变化仍未获得观测。高浓度的人源性大气粒子要为这种矛盾承担责任,直到上世纪80年代,逐渐增加的温室气体才主导水文循环的恢复过程。 Peili Wu等人分析了气候模型模拟数据以找出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财大气粗!Actavis、Allergan 基本达成价值640亿美元收购案
说到小道消息可绝不是娱乐圈的专利。华尔街的投资者对这些可也是相当敏感。上周日,华尔街就传出消息称Actavis公司和Allergan公司已经接近达成一项价值高达640亿美元的收购协议,并有可能在本周一宣布。
财大气粗!诺华计划豪掷20-50亿美元用于兼并收购
在生物医药产业中,优化重组和扬长避短是生物医药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永恒的主题。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各大生物医药巨头。此前,制药行业两大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和诺华(Novartis)达成了一项价值220亿美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