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Infect Dis:环境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全球蔓延中的作用
2013年3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已被确认为重大的医疗问题,然而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证实自然环境在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12名科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医院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潜在的全球性威胁,是迫在眉睫的威胁公众健康问题,应紧急处理。
Nat Med:发现一种癌症耐药性产生新机制
对于患诸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之类的实体瘤患者而言,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几乎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致命性的,因为癌症会转移或者说扩散至全身。来自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发现一种关键性因子促进这种耐药性产生,这种信息可能最终被用来改善治疗方法的疗效,从而为晚期癌症患者赢取宝贵的时间。
PNAS:特殊蛋白质或可促进细菌携带抗生素耐药性的质粒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杜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驱动质粒中DNA复制使得葡萄球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关键蛋白质的结构;揭示这种关键蛋白的作用机理对于开发新型路径阻断质粒在葡萄球菌中携带抗生素耐药性提供了一定希望。
JCI:科学家揭示肺癌内在耐药性发生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乔治敦大学癌症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肺癌内在性耐药发生的原因,并且为开发新型药物来逆转这种肺癌耐药性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
中欧将联合应对耐药性细菌
3月21日下午,中国与欧盟正式在京启动了中欧抗菌素耐药合作项目。中欧将在国家层面形成政策性合力,共同努力抗击抗菌素耐药。抗菌素耐药性这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发现的“超级细菌”更说明这一问题已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正威胁着人类生命,日益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Cell:激酶试验可能对研究癌症耐药性的产生有帮助
4月12日发表在《细胞》杂志的一项研究论文中,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人员介绍一种蛋白激酶测试技术可以研究癌症抗药性的机制,为肿瘤联合疗法的确定提供判断依据。 激酶在人体组织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对癌症细胞的生长尤为重要。在518个已知的人类激酶中,约400个在癌症中表达,但在肿瘤中有哪一种激酶以及多少激酶是实际发挥作用的很难衡量。
Nature: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不易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生素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系列技术,成功分离出了一种名为teixobactin的新型抗菌化合物,研究者表示,teixobactin或许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小鼠机体中是有效且安全的,最关键的是其并不会诱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Nature:揭示细菌耐药性蛋白或为开发抗感染疗法提供思路
2013年9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澳洲莫纳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细菌机体中帮助其感染的一种关键蛋白质,于此同时研究者也首次绘制出了该蛋白质的结构图谱。
JBC:转录因子CUTL1在胃癌多药耐药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近日来自第四军医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转录因子CUTL1是胃癌耐药性的一个负调控因子。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12月19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第四军医大学的刘志国(Zhiguo Liu)副教授,其主要从事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肿瘤的多药耐药的研究。现为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员,国际细胞死亡协会会员,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肿瘤研究与临床特约审稿人。
AAC:鉴别出一种新型的细菌耐药性的金属β内酰胺酶类
2012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来自锡耶纳大学等处研究者的研究揭示了其在意大利分离出的绿脓杆菌菌株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细菌获得性的金属β内酰胺酶类,名为FIM-1,相关研究成果“FIM-1, a new acquired metallo-β-lactamase from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linical isolate from 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