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Genet:对表观遗传的遏制或可抑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最近,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瑞士巴塞尔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真核生物或许能够通过特殊的途径来保护基因组免于重排以及因重复DNA而带来的剔除。人类的基因组就好比是某些简单动物的基因组,比如线虫,其中充满着重复的序列,而其中很多序列都是过去病毒感染的残留物,这种重复的DNA通常都处于静默状态。

2016-10-11

日本科学家发现lncRNA可调节蛋白稳定性促进结肠癌进展

许多长非编码RNA在人类癌症中出现失调,并且在肿瘤发育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进一步来说,许多lncRNA能够通过将染色体重塑复合体招募到基因组特定位点或控制转录以及转录后过程调节基因表达。

2016-01-20

Cell:单个活细胞mRNA稳定性研究新技术!

近日,来自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双光子荧光涨落分析技术实现了对m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量检测,这一技术对于研究mRNA在细胞内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表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15-07-15

CFDA发布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为指导生物制品的稳定性研究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5-04-17

Nature Neuroscience:神经基因组的稳定性对于中风的愈合非常重要

现今的研究对于缺血性中风是否能诱导人类新脑皮层中神经的再生和DNA重排并没有很好的回答。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的Lundeberg& Jonas Frisén研究团队回答了这些问题,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

2015-03-26

《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中透露了哪些导向

2014年圣诞节,CDE悄然在官网上发布了《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通知。总体来看,这是一份年终惊喜大礼。

2015-03-26

Nat Rev Immun:T细胞稳定性及FOXP3谱系特异性研究

3月22日,国际著名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在线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调节T细胞—稳定与承诺的一个问题”(Regulatory T cells: A question of stability and commitment),文章中,评论者针对TReg细胞的稳定性以及FOXP3的谱系特异性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2012-11-18

: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可以显著改善iPS细胞的质量

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再生医学研究中,通过该技术获得来自患者的多能干细胞,进一步用于自体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问题,从而使其成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核移植和iPS技术均能将体细胞重编为多能干细胞,然而两者的重编程的能力却不同。核移植后获得的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与正常ESCs相似的多能性,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能够获得小鼠,然而大部分的iPS细胞却没有这一能力。

2012-11-22

Plant Cell:薛红卫等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CSI1维持微管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拟南芥ARCP蛋白-CSI1通过结合微管,维持微管稳定性并调控根和花药的发育,(The Arabidopsis ARCP Protein,CSI1,Which Is Required for Microtubule Stability...

2012-03-20

JCI:端粒的稳定性和癌变

此前已经有老鼠动物研究证实端粒酶的缺失能拮抗癌变。端粒耗损可以促进癌症早期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刺激引发肿瘤,但同时也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停滞或死亡。 端粒酶-负责端粒的延长。端粒酶的存在,算是把 DNA 克隆机制的缺陷填补起来,藉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克隆的次数增加。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