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2年蚕丝学研究盘点(2)——高强度蚕丝蛋白支架

<图片为一种用蚕丝材料和黄金制成的RFID线圈> 蚕丝蛋白支架材料作为骨重建和骨修复的应用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而且已经证明蚕丝蛋白作为成骨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能,比如强韧的机械性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 在2012年的PNAS期刊上,美国Tufts大学的Kaplan实验室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一种增强蚕丝蛋白支架材料机械性能的新方法。

2014-04-11

JAHA: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生物标志物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2013年5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MHI)Éric Thorin博士第一次发表论文表明一种血液蛋白质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展,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杂志上。

2013-05-15

Cell Rep:科学家解析蛋白质结构揭示药耐受性机制

近日,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解析了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质的结构,该蛋白质是使细菌能抵抗抗生素作用的“秘密武器”。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12年9月20号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多药耐受性的机制,多药耐受性是细菌处于休眠状态,抗生素作用效果不再明显,而一旦细菌再次“觉醒”后就会感染宿主。

2012-09-27

Mol Cell:蛋白或可调节机体细胞发育及抑制肿瘤发生

2012年12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长期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干细胞如何转化成为机体特定类型的细胞,而且进而形成特定的器官,如心脏、肺脏和肾脏等,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表观信号或许可以决定干细胞的最终命运,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近日的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2012-12-29

Structure:RNA适配子选择性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机制

6月21日,Structure杂志报道了RNA适配子选择性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的分子机制。这可为基于GRK2的心血管系统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心血管系统稳态的维持,部分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磷酸化活化的七次螺旋受体,使之快速脱敏来实现的。 然而,在慢性心脏衰竭过程中GRK2上调。这使研究者认为它促进了病情的恶化。

2012-11-18

BMJ:食白米饭真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吗?

如果经常吃白米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显着增加!据近期BMJ杂志上刊出的两篇文章声称。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分析了吃白米饭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他们的研究旨在确定是否这种风险是依赖于大米的消耗量,相对于西方世界,这种相关性在以白米饭为主食的亚裔人口中更明显。 作者分析了四项相关研究的结果:其中两个研究对象为亚洲国家(中国和日本)开展,另外两个为西方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

2012-11-18

PLoS One:蛋白可以增强小鼠的骨质保护能力

近日,研究者将一组小鼠置于太空中生活,然后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在小鼠经历了91天太空生活后,小鼠提高了其骨骼的保护程度。不同类型的骨骼细胞要么会堆积建立骨骼,要么中断骨骼的形成,对于负重骨骼来说,当其对骨骼没有任何影响的时候,分裂细胞便会变得非常有活性,比如处于微重力环境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研究者Tavella表示,宇航员在太空中一般会经历20%-30%的骨质流失。

2012-11-18

Cell Host & Microbe: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现新抗性蛋白SUMM2

2012年3月15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跃林实验室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题为“Disruption of PAMP-Induced MAP Kinase Cascade by a Pseudomonas syringae Effector Activates Plant Immunity Mediated by the NB-LRR Protein SUMM2

2012-03-16

PLoS ONE:研究发现物种间蛋白质丰度整体分布规律

生命体的遗传稳定性在于基因组,功能多样性在于蛋白质组。蛋白质组是由若干蛋白质所构成的集合体,其构成原则即其丰度整体分布规律,属于重大理论问题。贺福初院士所领导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近来在多物种间揭示了蛋白质丰度的整体分布与蛋白质的进化、结构和功能存在规律性的相关...

2012-03-27

Biomaterials:靶向Ngn2蛋白治疗脑缺血损伤

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教授课题组和西安医学院苟兴春博士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有效穿过血脑屏障靶向缺血区的蛋白质药物,这对于脑缺血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iomaterials》杂志上。主持这一研究的是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教授和西安医学院苟兴春博士。苟兴春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在徐礼鲜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脑血管保护和神经再生研究方面获得多项成果。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