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全心守护|钱英:预检分诊防护到位,介入手术仍可正常进行

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全民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医疗“国家队”和“排头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时派出多批医疗志愿队赴鄂援助。同时,为保证医院在疫情之下能够尽量满足急症、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医院管理和工作流程也做出了及时调整。那么,与新冠肺炎息息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诊和管理是怎样调整和应对的呢?尤其是需要做PCI手术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是否跟

2020-03-17

Nature:靶向蛋白SAP2可恢复蚊子对拟除虫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有助遏制疟疾蔓延

2020年1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一种全新机制。他们在研究西非的两种主要的疟疾传播媒介---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和Anopheles coluzzii(另一种按蚊)---后,发现位于蚊子腿上的一个特定的结合蛋白家族在杀虫剂抗药

2020-01-05

研究揭示糖果糖转移酶和双果糖酐水解酶功能转换机制

美国化学会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滕脉坤教授/李旭副教授课题组与江南大学沐万孟教授课题组的合作论文“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of Difructose Anhydride III Hydrolase, Which Sequentially Converts Inuli

2019-02-09

吉利德吉二代Harvoni(帆宁)获中国批准,治疗1-6型丙肝

2018年12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制药巨头吉利德(Gilead)近日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丙肝复方药Harvoni(夏帆宁,ledipasvir/sofosbuvir,来迪派韦90mg/索磷布韦400mg),用于治疗1-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成人及12-18岁青少年患者。丙型肝炎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据估计,在中国,有近1000万人患

2018-12-10

帆宁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1-6型慢性丙型肝炎

吉利德科学(纳斯达克上市代码:GILD)今日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夏帆宁® (来迪派韦90mg/索磷布韦400mg)在中国用于治疗1-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成人和12至18岁青少年患者。 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片(夏帆宁) 慢性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在中国,有将近1000万人感染HCV病毒[1],其中,大约58%是HCV基因1型患者。[2] 吉利德科学今日宣布

2018-12-04

第二届尔医学生罕见病创新践行者项目在沪启动

今日,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康复》杂志社主办,夏尔中国支持的第二届“罕”你同行:新生代•新创想2018夏尔医学生罕见病创新践行者项目(下简称“罕”你同行项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启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游佳琳、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康复》杂志社主编李文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罕见病专家、多家媒体代表及夏尔员工志愿者联合组成导师团队,带领交医8支医学生队伍,深入了解以溶酶体贮积症(LS

2018-12-01

罕”你同行:尔医学生罕见病创新践行者项目成功在沪举办 

专家呼吁:罕见病患者面临诊治两难 提升认知、加强科研应双管齐下。2018年2月28日,上海——借第11个国际罕见病日之际,“罕”你同行:夏尔医学生罕见病创新践行者项目——罕见病主题展、校园论坛暨医学生创意传播挑战赛决赛于今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圆满落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韬,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学校部部长徐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副处长吴能武,上海市卫计委新闻宣传处副处长俞军,

2018-02-28

宁邵:逐梦科研之路,绘就转化图景

医学科学研究成果多以论文、专著等形式体现,很多成果由于无法与产业对接而只能遗憾地束之高阁。 然而,看似“高冷”的学界,有一支团队的名字却频频与各项重大转化成功联系在一起——1999年帮助国内艾滋病诊断试剂实现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提升;2012年,中国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第一支戊肝疫苗“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正式诞生;今年,随着关于宫颈癌疫苗在国内上市的新闻刷爆朋友圈,国内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

2017-12-11

天赋异禀的“罕见”人才,尔中国“罕”你来加入!

请将简历发至邮箱:China.HR.Operations@shire.com并标注申请职位和地点

2017-12-06

新型“纳米胶囊”衣服让人类冬暖凉 堪比空调

据英国《每日邮报》10 月 27 日报道,葡萄牙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永久附着在衣物上的纳米胶囊,随着人体温度的变化,胶囊会随之吸热融化或放热凝固,从而平衡人体温度,未来更可能会应用于治疗皮肤病。葡萄牙纳米技术和智能材料中心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由淀粉制成并内含微量蜡状物质的纳米胶囊,这种胶囊比人类发丝的宽度小一千倍,可永久附着在各类衣物上,即便是在清洗的情况下。该胶囊的设计原理是模仿人体汗液,当人体温

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