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绿藻适应南极环境的早期演化机制

生物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如何生存演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生物学问题。目前,对于嗜冷生物生命活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嗜冷酶的理解,而嗜冷酶是经过长期的突变积累和适应性演化形成的。那么,通过大气层流等途径到达永久性寒冷环境的微生物,在细胞内各种参与代谢的酶完成冷适应之前怎样在低温下保持一定的代谢活性和生长能力呢?这个问题对于理解生物如何适应南极等常年寒冷环境至关重要,然而

2019-12-09

eNeuro:长期处于黑暗的环境下会影响大脑网络以及听力

科学家们知道,损坏成年小鼠的视力会增加大脑专用于听力的部分神经元的敏感性。马里兰大学生物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视力丧失还改变了脑细胞彼此相互作用的方式,改变了神经元网络,并促使小鼠的敏感性转变。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的《eNeuro》杂志上。

2019-12-06

研究揭示呼吸链复合物III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的结构基础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研究所Hartmut Michel课题组在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该项工作首次报道了来自超嗜热菌的呼吸链复合物III天然状态和结合抑制剂后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鉴定出一系列能显着增强蛋白稳定性的新型

2019-12-08

芯生物西达本胺(爱谱沙)乳腺癌新适应症获批,治疗PTCL续约进入医保目录!

2019年11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ipscreen Biosciences,以下简称“微芯生物”)近日宣布,该公司药物西达本胺(Chidamide,商品名:爱谱沙® / Epidaza®)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一个新的适应症,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

2019-11-30

流控构筑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学敏(通讯作者)及其团队成员赵启龙(第一作者)、崔欢庆(共同第一作者)和王运龙在材料领域期刊Small上发表微流控构筑微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综述,全面总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形态、形貌、结构、组成乃至性能精准可调的微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详细评述了这类材料在疾病诊断、药物递送、组织修复等多领域的应用和

2019-11-12

Nature创刊150周年—表观遗传学进展将遗传学、环境与疾病联系了起来!

21世纪,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其产生了让研究人员感兴趣和憧憬的东西,当然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传的成分,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表观遗传学在过去几十年里是如何演变的,同时分析了近年来改变科学家们对生物学理解的一些研究进展;我们讨论了表观遗传学和DNA序列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观遗传学对细胞记忆和可塑性的影响,同时我们还考虑了环境以及代际和跨代表观遗传学对生物学、疾病和进化的影响。

2019-11-11

《Cell》重磅:北京大学张泽民课题组与勃林格殷格翰联合发表关于单细胞测序刻画肝癌免疫环境动态特征的研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课题组以及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肿瘤免疫与免疫调节部门多位科学家,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and Dynamics of Single Immune Cells in Hepat

2019-11-01

Cancer Res:揭秘胰腺癌抵御缺氧环境得以生存的新策略

2019年1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氧气对维持生命非常关键,当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耗尽氧气时,其就会萌发出心血管来维持生长,这一过程称之为肿瘤血管发生;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阻断胰腺癌氧气感知“机器”,成功揭开了动物模型中开启肿瘤血管发生的新通路,相关研究结

2019-11-04

环境控释型生物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心肌梗死(MI)是由冠状动脉闭塞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不可逆的心肌损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心血管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心脏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同时局部上调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降解心脏细胞外基质(ECM),降低组织力学性能,导致梗死区域心室壁逐渐变薄,整体扩张,加速心功能恶化。原位恢复梗死区域的血供,减轻ECM降解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潜在手段。研究表明,心肌内注射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因子(如血管

2019-10-01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藻异养培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

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