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司可降解塑料母粒规模化试产成功
从有关方面获悉,广东中科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9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可控氧化生物双降解母粒”制备技术,在完成实验室数据、实验性生产的基础上,近日已成功实现了规模化试产,并正进入专利申请阶段。 据了解,广东中科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中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下企业之一,“可控氧化生物双降解母粒”制备技术是该公司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对接的新兴项目。
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年增15%
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消费者对商家和生产商施压的压力,塑料袋禁令等监管规定,以及全球变暖的有关环境倡议的增多,都将推动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需求。 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需求在2012年时仅为26.9万吨,到2017年将增至近52.5万吨,年均增幅将近15%。 食品包装和餐饮服务用品将推动对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需求的增长,北美和欧洲的需求增长水平将达双位数,总部位于休斯敦的HIS化学公司称。
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强劲
据IHS化学的最新研究报告称,日益增加的消费者压力和日趋严格的法规,将刺激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对生物降解型塑料的需求,预计将从2012年的26.9万吨升至2017年的52.5万吨,年均增速将达到15%。 欧盟的有关统计显示,每个欧盟公民每年平均耗费约500个塑料袋,且绝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欧盟委员会2011年宣布,考虑在欧盟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以阻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日本利用藻类生产塑料 耐热易加工性能毫不逊色
日本研究人员9日宣布,他们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裸藻”为主要原料,成功生产出塑料。 研究人员认为,与利用石油制造塑料相比,这种新技术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少。 裸藻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原生动物学中称为眼虫。它们容易培养,而且光合作用效率比陆地植物更高。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宫崎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裸藻能在细胞内大量生产高分子糖。
2018年全球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70亿美元
从整个全球市场来看,欧洲将有望在收入方面保持其领先地位,直到2018年。全球合成和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收入份额,预计2018年欧洲将占36.8%,其次是北美。 全球合成和生物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是由对环保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廉价的原料供应和消费者的认同带动的。从全球范围看,生物可降解塑料其主要用于包装、农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
华理教授巧施“魔法” 土豆变身塑料
远看,闪着幽暗的微光,近闻,像炒熟的大麦芽一样有股淡淡的焦香,看到这些一次性刀叉、杯盘,你能想到它的原料就是自家菜篮子里常见的土豆吗?你能想到生产和制造这些小东西的宁波家联塑料用品制造公司短短4年间出口总额已达到5000万美元吗?而让其“点豆成金”的 “魔术师”就是华东理工大学的郭卫红团队。
法国政府资助研究可生物降解塑料
据法国《回声报》11月13日报道,法国政府支持绿色环保领域技术研发工作,法国创新署(OSEO)近日决定在“工业战略创新”计划项下出资960万欧元支持联营企业Thanaplast研究可生物分解型塑料,至此Thanaplast在此项目上获得了各类资金支持已达2200万欧元。
Int:宁光等发现塑料用品易引发白蛋白尿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宁光教授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双酚A 可致低水平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为9.71~29.9 mg/g)风险增加。相关论文发表在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上。 双酚A 是一种广泛用于塑料制品行业的工业化学物质,常被用来生产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水瓶和很多食品容器中均含有双酚A。
塑料瓶等制品中的双酚A替代物会导致心律不齐
诸多消费者在购物时都会避免购买含有双酚A(简称BPA)的商品,因为双酚A属于类雌激素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我国生物塑料市场较小 还需重点加强宣传
生物塑料被作为环保可降解的新材料出世后,受广大市场青睐,但有研究显示,我国生物塑料市场还较小,德国Sus Tech Consult公司的总经理Bruno Rudnik表示,中国有太多的塑料加工企业不涉足生物塑料。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消费国,但其生物塑料潜力却令人遗憾地被忽略了,近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可再生塑料会议上,一名演讲者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