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rch Gen Psychiatry:基底细胞癌风险与早期生活压力有关

早期生活陷入亲子关系困境的人在过去一年有严重生活困扰的话可能会罹患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癌——基底细胞癌(BCC)。这项研究发表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杂志上。 文章背景资料指出,压力事件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引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带来临床症状的重大变化,影响基底细胞癌以及病情的发展。

2012-11-18

:脉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2013-01-08

Nature:解析嵌入式H+转运焦磷酸酶的晶体结构

VrH+-PPase质子泵工作模型 H+转运焦磷酸酶(H+-PPases)是活跃的质子转运体,它通过水解焦磷酸(PPi)建立了跨膜的质子梯度。 H+-PPases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首次发现于植物液泡膜,以及几种原生动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 到目前为止,H+-PPases的三维结构以及质子转运的详尽机制还未可知。

2012-11-18

基因泰克向FDA提交基底细胞癌药的新药申请

日前,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向FDA提交了关于实验性新药vismodegib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那些患有晚期基地细胞癌,而且不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 该新药申请得到了一项多通道、两队列、单臂、二期的Erivance BCC研究结果的支持,主要调查vismodegib在晚期基地细胞癌患者身上的作用。

2011-10-08

CST:中国科学家抗菌双层聚合物中空纤维研究获进展

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在分离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其所制备的微滤和超滤中空纤维膜在家庭净水系统、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方面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但是在膜的使用过程中,除了有机物与无机物,微生物也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制备具备抗菌性能的膜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4-03-25

FEMS Micro:徐旭东等质疑VIPP1对蓝藻光合形成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11-18

FDA批准首个基底细胞瘤治疗药Erivedge

Erivedge获得美国食品药监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瘤。这种药专门用于治疗已经不能开刀或是化疗的局部晚期基底细胞患者,或是癌变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器官的基底细胞患者。 Erivedge属于审查项目内优先批准药物,是FDA批准的第一种治疗基底细胞瘤的药物。比原定的3月8号审查计划提早了6个月。 基底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它源于皮肤表层,患者同时不会感到疼痛。

201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