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线粒体疾病诊疗大揭秘——专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乐卫东教授

编者按:近年来,线粒体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包括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等。为此在即将召开“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之际,生物谷专访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乐卫东教授。生物谷:乐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此次接受生物谷的邀请来参加“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

2017-06-19

国内首款数字PCR通过创新医疗审批,或将刷新癌症靶向诊疗新思路!

2017年5月27日,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食药监械管〔2014〕13号)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公示了30个IVD类创新医疗器械特殊审批结果。其中有一项是芯片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PCR)分析系统,这就意味着,该数字PCR相关产品将进入“绿色通道”,或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第一款基于数字PCR的检测设备!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通过率

2017-06-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公示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国家科

2017-06-03

肺癌耐药机制及临床诊疗策略制定

转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肿瘤驱动性基因突变如何通过不同的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肿瘤靶向治疗开辟了道路,而紧随靶向治疗之后的耐药问题,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肿瘤管理往往基于分子诊断的证据基础制定最优的治疗策略。近期,发表在Current Onc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Management of EGFR-mutated non-small-cell

2017-05-19

已开始临床应用,人工智能将成基层医院的新助手

5月10日,科技行业顶级盛会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在西雅图召开,人工智能成为了主题。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沈向洋先生就人工智能发表了演讲,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团队Airdoc成为了演讲的重要案例,大会也展示了Airdoc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服务以及在上海长征医院的实际应用场景。(图:Airdoc亮相微软Build2017大会)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达到临床级准确度随着卷积神经网络和硬件的发展和完善,图像识别是人工

2017-05-11

上海硅酸盐所等发表基于乏氧肿瘤诊疗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副研究员刘佳男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步文博,在美国化学会综述性学术期刊《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在线发表了综述文章:Chemic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Probes for Imaging and Treating Tumor Hypoxia(Chem

2017-05-12

精准医疗下的肿瘤个体化诊疗

作为全球领先的肿瘤分子诊断及科研转化服务提供商,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的引领者,美迪维康司秉承“尊重生命,严谨科研”的理念,以临床技术研究和基础科研转化为基石,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可靠的精准诊疗方案。美迪维康CEO徐峰先生自公司创立之初始终坚持这一理念。点击进入专访页面

2017-05-09

痛风精准个性化诊疗时代的到来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目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痛风患者的发病高峰期在30~45岁期间,发病率达人口总数的9%,城市高达19.93%,并呈明显年轻化趋势。高尿酸血症近年的发病率更是达到26%~48%,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现状不容忽视。 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据统计,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

2017-05-03

让更多智力资源在基层“沉淀”

18家全国(省)级学会服务站,34家院士工作站,7家海智基地工作站,10个国家(地区)、14家海外科技社团的合作协议,这一串亮眼的数字,正是三年来宁波市科协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交出的“成绩单”,他们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宁波样本”。

2017-04-28

全国163家医院建立骨质疏松诊疗中心

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一半的女性、30%的男性会发生骨质疏松,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迅猛趋势,慢性病人群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但患者和大众并未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调查显示,

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