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科学Rezum水蒸气疗法微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显著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
2019年01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波士顿科学公司(Boston Scientific)近日宣布,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数据表明,Rezum水蒸气疗法作为一种微创疗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在治疗4年内提供了持续的效果,并保持了患者的性功能。这些研究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Urology》,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继续得到显著和持续的改善。研究结果详见:Rezūm
SIRION将为Denali开发腺相关病毒载体
近日,SIRION Biotech与Denali Therapeutics宣布,两家公司签订了一项研发许可和合作协议,SIRION将为Denali开发腺相关病毒载体(AAV),让基因疗法可以跨越血脑屏障,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PD)、阿兹海默病(A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及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SIRION拥有全球领先的以病毒为基础的基因递送技术,而Denali Therape
前列腺和肺部中的小细胞癌竟是由相同的机制导致的
2018年10月7日/生物谷BIOON/---对治疗产生抗药性的癌症通常会发展为小细胞癌---也称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SCNC),它们具有非常差的预后。某些癌症能够通过改变细胞类型部分地逃避治疗,比如,从侵袭性腺癌发展到小细胞癌。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肺部、前列腺、膀胱和其他组织中的小细胞癌仅在名字上是相似的,而且它们被肿瘤学
两篇Protein & Cell报道我国科学家进一步优化腺嘌呤碱基编辑系统
2018年8月2日/生物谷BIOON/---在两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在小鼠和大鼠品系中开发出一种被称作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 ABE)的碱基编辑系统,并对这种系统加以改进,这将对人类遗传疾病和基因疗法带来重大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开放存取的Protein & 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分别为“Increasing
腺相关病毒难过剂量坎 罕见病基因试验遭叫停
纳斯达克上市的Solid生物科学公司披露,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其治疗罕见病,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基因疗法, SGT-001的研究进行了部分叫停。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又称DMD,是一种全身神经和肌肉退行性疾病,症状通常出现在男孩子身上。SGT-001开发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治疗的基因疗法,去年11月刚刚进入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治疗DMD患者。SGT-001通过腺相关病毒(A
IJC:尿液中前列腺素E2水平的上升或会增加个体患胰腺癌的风险
2017年12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进行一项前瞻性研究首次提供了流行病学证据来阐明,机体中前列腺素E2(PGE2)产生量的增加或许和个体胰腺癌风险增加直接相关,前列腺素E2是个体尿液中的一种特殊代谢产物(PGE-M)。图片来源:nyuz.elte.hu相关研究“Prospective study of u
Cell Stem Cell:前列腺素E可抑制白血病干细胞
图片来自Cell Stem Cell, doi:10.1016/j.stem.2017.08.001。2017年9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费城儿童医院、威尔康乃尔医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两种已被批准安全地用于人体的药物可能能够改善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良性前列腺增生简介及药物市场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与组织学表现相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下尿路症状。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BPH相关症状。BPH引起的下尿路
Eur Uro:前列腺根治术后补救性放疗(SRT)的最佳治疗候选人群。
补救性放疗(SRT)是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生化复发的推荐疗法。然而,它的有效性可能仅限于特定分类的患者。
《自然-方法》:数据驱动蛋白质设计促成发明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探针
蛋白质设计研究如何通过指定或改变氨基酸序列来控制、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命功能最主要的执行者,研究者能够通过遗传编码让细胞自动合成表达人工蛋白,表征细胞状态,调控细胞功能。因此,有效、可靠的蛋白质设计能在生命科学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的合成生物学方向,可成为重要支撑技术。6月5日,《自然-方法》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弋、研究员赵玉政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