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地球的来自太空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介绍了远古水在其从太空飞驰而过的一个陨石中蒸发过程的最后时刻。这些发现支持以下观点:地球的水来自太空。 陨石是较大小行星的碎块,自太阳系在距今46亿年前形成以来一直在太空中漂浮。它们是从第一批宇宙颗粒形成的,也许含有可用来确定地球上水和生命起源的关键信息。

2013-10-30

Phycol Res: 气候变化与蓝藻华强度相关性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发现,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并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叠加,共同促进了蓝藻水华强度的增加。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蓝藻的生理特性分析,认为全球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野外观测往往不能充分支持温度升高促进蓝藻水华发生的观点,因此亟需深入揭示气候变暖导致蓝藻水华强度扩张的机制以解释这种现象。

2013-01-04

PNAS:饮用含砷或刺激对利什曼病药物的耐药性

一项研究报告说,饮用水的砷污染可能促进一种致命的寄生虫病的广泛存在的耐药性。内脏利什曼病每年导致4.1万人死亡。只有4种药物——锑制剂、两性霉素B、米替福新和巴龙霉素——已知能够杀死在病人的脾脏、肝脏和骨髓细胞中繁殖的利什曼原虫。 Alan H. Fairlamb及其同事探索了一种可能性,即长期暴露在饮用水的砷污染中可能促进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病人对含有锑的药物的交叉耐性。

2013-10-29

新疆昌吉州“试”医患签约上门服务

新疆昌吉州“试水”医患签约上门服务

2013-12-02

Antiquity:古脊椎所宁夏洞沟遗址群第2地点研究取得进展

图1 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地层剖面及文化层位置(b修改自刘德成等2009。供图:李锋) 图2 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出土的石器(供图:李锋) 宁夏水洞沟遗址群发现于1923年,90年来它是讨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形成、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及古人类适应生存策略等重要学术问题的关键区域。

2013-06-05

保所专家为《2012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建言献策

4月2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旱区农业技术发展研讨会”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北京、甘肃、新疆、内蒙、山西、宁夏、陕西等地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相关部门的50余位旱区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就促进旱区农业发展以及《2012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编撰等工作进行研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山仑院士、刘国彬研究员、上官周平研究员和冯浩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2013-05-07

药企栽“”坑 云南白药召回华润三九撇清

近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2012年第2期药品质量公告,云南白药、修正药业、万荣三九的产品赫然在列。通观此次发布的整个劣药榜,水分不合格和装量差异是最常见的入榜原因。虽然不及胶囊铬超标触目惊心,但仍然足以令消费者对企业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胶囊密封包装完好,不大可能出现流通环节导致水分不合格的情况,具体原因还需实地调研才能下结论。

2012-12-27

Sci Rep:可以自愈的凝胶

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能增强一种水凝胶(一种弹性聚合物生物化学材料)的自愈反应的一个纳米纤维“愈合层”(healing layer)。通过对名为“Gel-1”的这种水凝胶在有和没有该“愈合层”两种情况下的恢复能力进行比较,本文作者提出,该“愈合层”的存在能实质性地减少愈合时间。

2013-10-20

ACS Appl Mat & Inter:首个模仿了黾的跳跃能力的机器人

从生物身上得到灵感的首个不仅能够像水黾一样在水上行走、而且能够像真正的水黾那样连续上下跳跃的微机器人如今成为了现实。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这种灵巧的微机器人,它可以用它的跳跃能力在执行侦察或其他任务时避开障碍物。

2012-11-18

Cell Signal:飞蓟素抗肿瘤机制

水飞蓟素是从菊科药用植物水飞蓟种子的种皮中提取出来的植物提取物,该物质具有如下功效: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毒性物质侵害,尤其是酒精及环境污染物(农药、重金属等)入侵损害肝脏;具有强力的抗氧化功能,能保护肝脏细胞免受自由基破坏,效力远胜于维生素E;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快制造新的肝脏细胞,或令已受损的肝脏细胞自行修复。因此被称为“天然的保肝药”。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