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 Cell Proteomics:四膜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特征研究获进展

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为了迅速感知并应对细胞内外环境变化,细胞通常借助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来进行信号传导和对蛋白质功能、亚细胞定位等的调节。

2013-11-15

:用寄生作载体为牛打疫苗

一提起寄生虫,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它们引发的各种疾病,其实寄生虫有时也有巧用途。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就利用一种在牛体内生活的寄生虫为载体,给牛接种了能预防相关疾病的疫苗。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网络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学》中报告说,这种可用作疫苗载体的寄生虫名为“泰氏锥虫”。它是一种无害寄生虫,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携带具有疫苗效果的物质并能够在牛体内释放。

2012-11-18

PLoS ONE:细粒棘绦虫原头节感染小鼠免疫下调机制

文章利用流式细胞术系统监测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后Balb/c小鼠参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状态,发现随着感染进程深入,T细胞虽被激活,但并不能诱导有力的抗寄生虫免疫应答反应,而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MHC II分子表达下调,影响其递呈抗原的能力。

2013-12-08

低成本微载药系统可输送抗癌药物至脑部

2013年9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宾州州立大学研究人员今日利用一种由可降解多聚物组成的微球结构输送半衰期很短的抗癌药物至脑部。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载药系统,这种方法制备的载药材料成本十分低廉。抗癌药物BCNU以往是通过直接注射至脑部病灶部位来治疗癌症,然而其效果并不明显,因为BCNU在进入机体内数分钟就会被降解掉。而通过这种微球材料包载的药物半衰期则大大延长,保证了药物疗效。

2013-09-16

Blue Medical推出药物洗脱囊Protege和药物洗脱囊支架Pioneer

-- Blue Medical 在全球推出经 CE 认证的药物洗脱球囊 Protege 和药物洗脱球囊支架 Pioneer 荷兰海尔蒙特2012年3月20日电 /美通社亚洲/ -- Blue Medical 今天宣布,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其经 CE 认证的药物洗脱球囊 (DEB) Protege 和名为 Pioneer 的药物洗脱球囊 CoCr 支架。

2012-03-20

Methods:颠覆寄生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2013-01-02

PLoS ONE:弓形可操控寄生老鼠大脑不怕猫

科学家发现一种寄生虫能寄生并操控受感染老鼠的行为,使其丧失对猫的天生恐惧感。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7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在自然界,猫的尿味是啮齿动物天然的威慑剂,这些小动物会灵敏地察觉这种味道并主动远离它们的天敌。但是最近研究人员发现感染弓形虫后的雄性老鼠在暴露于猫尿味环境后,其大脑中和性吸引相关的区域竟然呈现活跃状态。而与此同时,其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受到抑制。

2012-11-18

Nature:寄生驱使人类基因发生变异

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关于基因变异的研究,近日将其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PLoS Genetics)上,引起了Nature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通过研究人群中基因变异频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该研究发现病原体,尤其是寄生虫在人类基因变异中的作用最为重要,同时也发现,这些变异或许使得人类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加易感。

2012-11-19

ZJLS:周红章等隐翅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林耐学会动物学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刊登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甲虫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组周红章研究员领导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隐翅虫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上取得新的成果。

2012-11-18

Nature Communications:疟疾寄生喜欢年轻的血细胞

人类更多地接触猕猴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可能会导致其入侵较老血细胞的能力增强。由于这些寄生虫目前喜欢较年轻的血细胞,所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表明,“诺氏疟原虫”在人体中的毒性及其传播能力今后可能会增强。 Caeul Lim及其同事报告说,“诺氏疟原虫”在人血中生长状况差是由于它喜欢入侵一个年轻亚类的细胞。

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