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比较研究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基因组

这项比较基因组研究(将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与包括黑猩猩、小鼠和狗在内的29种胎生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进行对比)识别出4.2%的人类基因组是受演化选择限制的,并且为这些受限制的基因中大约60% 的基因赋予了一个潜在的功能。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演化特征,为了解编码和非编码功能基因组元素、RNA结构家族的候选对象以及基因组组织和演化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线索。

2012-11-19

Nature:变化条件下哺乳动物的体温控制

除了体温每天的节律性变化外,哺乳动物还能防止它们的核心体温因天气寒冷而降低。

2013-11-21

PNAS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联合发表论文,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按照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标准,分析全球水生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分布情况。 他们最终列出两类重点保护区域,并呼吁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跟进。

2012-11-18

中科院正式鱼类和哺乳类独立形成相似干扰素调控机制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鱼类和哺乳类通过趋同进化独立形成相似的干扰素反应调控机制,相关研究论文于7月27日在线发表于著名免疫学期刊《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中科院水生所的张义兵研究员和国家科学技术部973计划"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桂建芳博士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2011-08-09

Nature:螯肢亚门神经系统与已灭绝大附肢最相似

近期《自然》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螯肢亚门(其下包括蜘蛛及蝎子)的神经系统与已灭绝的大附肢纲(头部伸出可怕呈爪状肢体的古代生物)最相似。 大附肢纲属已绝灭节肢动物,拥有现代动物没有的庞大呈爪状肢体,其进化历程一直备受争议。中国昆明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Nicholas Strausfeld教授与他们的团队发现了一副保存完好,属于中国5.2亿年前早寒武世时期的大附肢动物化石。

2013-10-22

中科院等查明哺乳动物进化出灵敏听力的原因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出土于我国辽西的化石,发现了哺乳动物如何进化出灵敏听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其他研究人员包括王元青和李传夔。

2012-11-18

英科学家首次实现哺乳动物活体器官再生

英国研究人员通过操控单个蛋白,实现了年老实验鼠的胸腺再造,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实现哺乳动物活体器官的再生。结果表明,再生器官与年轻老鼠体内的器官拥有同样结构。研究人员在4月9日出版的《发育》杂志上指出,最新研究有望为免疫系统受损和胸腺发育相关的遗传病患者提供新疗法。

2014-04-22

PLoS One:蒋学龙等哺乳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hylogeographic Study of Apodemus ilex (Rodentia: Muridae) in Southwest China,”,文章中,作者在哺乳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获得新进展。

2012-11-18

J Clini Nur:超过6个月的哺乳或可保护非吸烟母亲有效抵御乳腺癌

2013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自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格拉那达大学(University of Granada)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或许可以帮助非抽烟母亲抵御乳腺癌的发生,与此同时研究者也补充道,进行同样时间方式的母乳喂养对于吸烟的母亲抵御乳腺癌没有任何效果...

201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