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文首次揭示动物先天免疫受体NLRP1抑制的分子机制
生物在与病原微生物长期竞争中进化出了复杂完善的免疫系统,其功能可进一步分为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部分。先天性免疫系统是宿主防御感染机制中一种普遍而古老的形式,它对于病原体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胚系基因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来实现。其中NOD样受体(NLR)家族是模式识别受体中数量最大、功能最复杂的一类,其通过不同成员来感应多样的病原信号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PA28αβ-iCP免疫蛋白酶体的结构及激活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丛尧课题组与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质谱系统博士彭超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Cryo-EM of mammalian PA28αβ-iCP immunoproteasome reveals a distinct
研究揭示“甲状腺-肠道菌群”轴对恒温动物产热和体温的调节作用
恒温动物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对于其生存至关重要,而体温的维持具有较高的能量代价,体温调节是经典的生理学问题。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素(T3),T4经过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II(DIO2)脱碘后生成T3而起作用,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并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会发展为甲亢(甲
哈佛大学科学家开发可以捕捉动物自然行为动作的系统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技术能够长时间捕获动物自然行为的复杂细节,不过近日,哈佛大学科学家在捕捉动物自然行为动作方面取得了突破,开发的新系统集合了动作捕捉和深度学习功能,可以连续跟踪处于自由行为状态的动物的三维运动。该系统称为回射器嵌入式附肢及动作连续追踪系统(continuous appendicular and postur
科学家发现通过自体移植脑细胞可以改善灵长类动物的帕金森病症状
多巴胺(DA)神经元的退化是帕金森病(PD)发病机理的基础。通过左旋多巴补充多巴胺可减轻运动症状,但不能防止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而诱导型多能干细胞的产生使帕金森病的自体移植治疗成为可能,但其疗效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功效尚不清楚。近期,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将恒河猴的自身干细胞培养出来的神经元移植到其大脑中可以改善帕金森
科学家发现脊椎动物胚胎中最早的的免疫反应
脊椎动物的胚胎在形成初期十分脆弱,快速的细胞分裂和环境压力使它们容易发生细胞增殖错乱和凋亡,从而导致胚胎干细胞的死亡,这也被认为是早期胚胎发育失败(不育、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在缺乏专门免疫细胞的情况下,机体如何清除胚胎中错误和凋亡细胞尚不明确。近期,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学院基因组调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新形成的胚胎
Science: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具有一组共同的行为特征
2021年1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一项基于300多个小规模人类狩猎采集群体的新研究表明,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具有一组共同的行为特征,并揭示不同物种间觅食、繁殖和社会行为的局部趋同。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人类行为生态学的核心原则之一---生态力量在不同的环境中选择各种行为,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行为多样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月
一大类哺乳动物基因在将相邻精子连接在一起的细胞质桥上并不完全共享
2021年1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对包括小鼠、猕猴和男性在内的生物体精子的新研究,一大类哺乳动物基因在整个精子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并非完全共享。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何睾丸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往往相对于其他所有组织表现出异常。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14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idespread haploid-biase
Nature:在脊椎动物胚胎的早期阶段,上皮细胞吞噬可快速清除有缺陷的细胞
2021年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学院和庞培法布拉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揭示新形成的胚胎会清除垂死的细胞,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存机会。这是迄今为止在脊椎动物中发现的先天免疫反应的最早表现。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未来的努力,以理解为什么一些胚胎在发育的早期阶段未能形成,并导致新的临床努力,以治疗不孕症或早
科学家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演化过程中的遗传创新基础
从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脊椎动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脊椎动物登陆事件发生于有颌类的硬骨鱼类。现生硬骨鱼类包含肉鳍鱼类和辐鳍鱼类。这两个类群中物种数量最为繁盛的是肉鳍鱼类中的四足动物(成功登陆的脊椎动物类群)以及辐鳍鱼类中的真骨鱼类。相对于这两个最为繁盛的类群,硬骨鱼类的基部类群物种数量相对稀少,但隐藏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