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野生动物病毒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Virome characterization of game animals in China reveals a spectrum of emerging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这是我校医学院自建院以来首次以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名义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发表研究成
Cell Reports :哈佛大学张毅团队发现导致克隆动物胎盘异常增大的关键基因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张毅教授团队在 Cell Reports 期刊发表了题为:Loss of Slc38a4 imprinting is a major cause of mouse placenta hyperplasia in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red embryos at late gest
Science Advances:水生实验动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我国特有的小型鲤科鱼类,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我国鱼类学工作者在四川发现并鉴定。稀有鮈鲫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性能优越、卵大且透明等特点。与传统的水生模式动物斑马鱼相比,稀有鮈鲫对环境温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对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等)的灵敏度更高,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感染敏感性也高
Cell Reports:上海科技大学吕鹏飞课题组揭示脊椎动物分支形态发生的新机制
北京时间2022年2月16日凌晨,上海科技大学吕鹏飞课题组在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LGL1 binds to Integrin β1 and inhib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to promote epithelial branching in the mammary glan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
Sci Adv:不同动物机体的染色体6亿多年来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来自维也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比较了不同动物群体的染色体得到了一项非常惊人的发现,即每个动物物种都有几乎相同的染色体单元,其会反复出现,且自从第一批动物在大约6亿年前出现以来,情况一直如此,利用这种新的原理,人类的染色体或许就会被剖析为这些原始的“元素”。
Science Advances:揭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表观遗传的进化调控规律
在生命起始的时候,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全能性的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发生了广泛而剧烈的重编程。同时,一些表观遗传信息如基因印记会被选择性的保留下来。由于哺乳动物配子和早期胚胎材料的稀缺,关于表观遗传信息在配子向胚胎转变(parental-to-embryonic transition)过程中是如何遗传和重编程的研究长期进展缓慢
Cell:揭示哺乳动物自噬体形成机制,新冠病毒可以破坏这种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自噬、炎症与代谢卓越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Vojo Deretic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绘制出了自噬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细节。在一项令人惊人的发现中,这些作者提供的证据显示,SARS-CoV-2感染可以破坏这一过程。
首次揭示Jpx RNA在哺乳动物的染色体环行为和基因表达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雌性胚胎健康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原来也在调节哺乳动物两性的染色体环行为和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标。
科学家绘制出哺乳动物大脑运动皮层细胞图谱
美国BRAIN计划于2017年设立了“大脑细胞普查网络”项目(BICCN),旨在对人类、猴和小鼠大脑中的不同细胞进行识别和分类。目前该项目第一部分已经完成,在分子水平上对哺乳动物初级运动皮层细胞类型进行了全面的定位和图谱绘制。近期,该研究成果在《Nature》期刊上同时发表了16篇文章,并以合集的形式呈现。该系列论文介绍了项目方法、工
Stem Cell Reports:运动促进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进展
随着医学进步,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在存活患者中80%以上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如常见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以神经干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替代治疗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愈带来希望。然而,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否与宿主神经系统整合,是否具有体内功能仍然备受质疑,阻碍了神经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