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猬科哺乳动物进化研究进展

猬科是胎生哺乳动物中最古老的科之一。猬科动物的进化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的白垩纪。除了大家熟知的刺猬(亚科)之外,形态上更为原始的毛猬(亚科)至今仍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地区。 然而对猬科现生物种的进化关系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

2012-11-18

Nat Photonics:科学家开发新视网膜体 原理类似太阳能电池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3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类似于太阳能电池系统的视网膜假体,可通过手术植入视网膜下面,帮助那些因退行性眼病而失明的患者恢复视力。相关论文发表在今天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其视网膜感光细胞缓慢退化,最终会导致失明,但内部视神经基本未损,还能将来自感光细胞的信号传输给大脑。

2012-11-18

Science:化石反映了一种掌握了新技巧的古老哺乳动物

和大多书的早期夜行性哺乳动物一样,Rugosodon eurasiaticus在夜间活动。 研究人员说,一件来自中国的有1.6亿年历史的啮齿类样动物的化石就多瘤齿兽——这是在化石记录中进化最成功而且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哺乳动物世系——的进化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

2013-08-16

PLoS ONE:揭示哺乳动物选择后代性别的分子机制

2013年7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可以选择其后代的性别从而使得后代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更多的后代。 通过对圣地亚哥动物园长达90年的动物繁殖记录进行分析后,研究者首次揭示,哺乳动物可以通过一些未知的生理机制来控制后代的性别比例,这或许是动物适应性进化的一种方式。

2013-07-15

Science:哺乳昼夜节律钟蛋白结构信息被破解

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是由以约24小时为周期的自我调控转录反馈机制掌控的。该机制的关键组分是一个异二聚化转录活化因子,包含两个bHLH-PAS结构域蛋白亚基:CLOCK和BMAL1。 5月31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Nian Huang等的研究论文,以2.3埃米的分辨率解析了包含小鼠CLOCK:BMAL1 bHLH-PAS结构域的蛋白晶体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信息。

2012-11-18

J Clini Nur:超过6个月的哺乳或可保护非吸烟母亲有效抵御乳腺癌

2013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自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格拉那达大学(University of Granada)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或许可以帮助非抽烟母亲抵御乳腺癌的发生,与此同时研究者也补充道,进行同样时间方式的母乳喂养对于吸烟的母亲抵御乳腺癌没有任何效果...

2013-08-17

PLoS ONE:蒋志刚等发现哺乳动物纬度分布幅支持Rapoport法则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动物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Do Rapoport's Rule, Mid-Domain Effect 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edict Latitudinal Range Size Patterns of Terrestrial Mammals in China?。

2012-11-18

Nat Commun:视网膜退化后用视觉体来恢复视力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移植了视网膜假体的大鼠对光有视觉反应。当该假体被光刺激时,大鼠会在脑部负责视觉处理的区域诱发反应。 近年来,对有可能恢复盲人视力的光电池视觉假体的研究工作加快了步伐;与此同时,虽然它们已被发现能够刺激视网膜组织,但它们是否能恢复视力却没有被评估过。

2013-07-13

PNAS: 新型视网膜体可让使用者识别面部信息追寻移动图形

最新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Retinal prosthetic strategy with the capacity to restore normal vision " 报道了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科学家们在长时间储存视觉信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现有的用于盲人导航的假体只能识别光点和光形成的边界。这种新型仪器能够提供常规视觉信息的代码,这种代码很准确,甚至能够让使用者识别面部信息还能够追寻移动图形。

2012-11-18

Nature:变化条件下哺乳动物的体温控制

除了体温每天的节律性变化外,哺乳动物还能防止它们的核心体温因天气寒冷而降低。

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