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并命名人口腔来源二氧化碳噬纤维属新菌种
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翼飞研究团队从慢性牙周炎患者重度病变位点的龈下菌斑中分离出两株细菌,经鉴定为二氧化碳噬纤维属的新物种,并命名为牙周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apnocytophaga periodontitidis)。研究人员对分离株进行了完整的多相分类研究,日前该新物种的发现和命名已得到专业认可,相关研究
生命科学的变革:自动化+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愈加火热,已成为主导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所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所开启的这条进化之路将比自然进化快千百倍。
放宽人类胚胎培养“14天规则”,是进步还是灾难?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方面,这个技术可以使每个饱受不孕不育折磨的家庭看到新的希望;另一方面,由这一技术衍生而来的很多人类胚胎实验让大家担心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很快,人们就不得不考虑这些体外培养形成的胚胎该何去何从等一系列伦理问题。
首个由中国学者命名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由附属瑞金医院医生领衔完成
“手术后的瘢痕会跳舞?”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吴逸雯主任医师,联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万新华教授,共同命名了一种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综合征——“瘢痕舞蹈综合征”(Scar Dancing Syndrome),这是首个由中国学者命名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该类患者进行口服药物治疗后,往往没有效果。不过相关研究发现:多靶点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以改
某些微生物或会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过程来改变其进化规则!
2020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某些微生物或会改变进化的规则。进化论的主要思想集中在父母辈和后代之间的遗传或垂直基因转移(VGT,vertical gene transfer)过程。如今科学家们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水平基因转移上(H
Nature子刊突破:“DNA折纸术”来确定疫苗设计规则,纳米疫苗有望治疗COVID-19等多种疾病!
2020年7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通过将DNA折叠成类似病毒的结构,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类似HIV的颗粒,这种颗粒可以激发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生长的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这些颗粒可能最终被用作HIV疫苗。这些DNA颗粒的大小和形状与病毒非常相似,表面覆盖着HIV蛋白或抗原,它们以精确的方式排列,以激发强烈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
以“武汉病毒”命名产品 罗氏诊断道歉背后该有哪些反思?
4月1日晚,一篇关于罗氏诊断的稿子刷屏。究其原因,是在阿根廷国家官方网站argentina.gob.ar发布的一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清单中,罗氏诊断对于三款试剂盒的名称中带有“Wuhan Cov”字样,而且在官网也有该字样。4月1日晚间,罗氏诊断就此事发表了《声明》:这则声明只能说中规中矩,对于命名引发的伤害,并未提及。在国际医学类组织均有标准化名
为什么正确命名冠状病毒很重要?
2020年2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不要再把这次新的冠状病毒爆发称为"武汉冠状病毒",而要开始适应"COVID-19"。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这种疾病的建议名称。虽然根据疾病的起源确定一种新疾病似乎是一种直觉,但历史证明,这样做可能会伤害到生活在那里的人。后果可能包括经济困境,因为游客撤离,投资降温,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减弱。将一种特定的疾病与一个特定
高福、石正丽等中国科学家柳叶刀发文呼吁重新命名冠状病毒
2020年2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中国武汉,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了一场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爆发,最初主要是肺炎。这种新病毒最初被WHO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将该病重命名为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同一天,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的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在bioRxiv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
2020版《中国药典》重组治疗性生物制品命名原则拟修订
2019年12月09日,密切围绕"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准则,为进一步完善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规范重组治疗性生物制品通用名称,保证对上市药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药物警戒监管,避免"一药多名"或不同药品采用同一通用名称的混淆,经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审议,拟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