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加坡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身体作为传输媒介为可穿戴设备供电方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Jerald Yoo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人体作为传输媒介,在为可穿戴设备包括在医疗环境中使用的设备供电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发表在《自然电子》上。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现在非常流行,它们最显着的缺点之一是需要经常充电。电池的小尺寸和低容量意味着需要每天充电,频繁为多个小型设备充电并不方便。该团

2021-07-09

奥特维力自主研发维生素D生成物理治疗设备

Medicalxpress网站报道,《衰老临床和实验研究》杂志一项针对欧洲20国新冠肺炎疾病研究发现,人体维生素D平均水平低的国家,新冠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英国安格利亚罗斯金大学Lee Smith介绍,先前有研究报告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与急性呼吸道感染易感性存在联系。维生素D可以调节白细胞反应,防止它们释放过多的炎性细胞因子。而新冠病毒会导致促炎细胞因

2021-08-27

“刷”智能设备10分钟,让阿兹海默症提前“现形”!AI设备获FDA突破性产品认定

  近日,数字医疗企业Altoida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已授予该公司神经病学预测系统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以帮助预测55岁以上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人是否会在 12 个月内转变为阿兹海默症。如果该产品最终上市,将成为第一个获批在症状出现前预测阿兹海默症发病概率的诊断工具。据悉,这款系统是20年大脑科学研究的结晶,包含一系列针

2021-08-10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防汗“电子皮肤”用于可穿戴监视器监测皮肤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防汗“电子皮肤”,即嵌入传感器的舒适的粘性贴片,可用于长期持续监测佩戴者生命体征和皮肤癌等疾病的发展。即使出汗,传感器也不会出现故障或脱落。该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超薄层蚀刻,以类似于剪纸状图案贯穿贴片制造人造汗管,如同人类皮肤上的毛孔。该设计确保汗水可以通过贴片逸出,防止刺激皮肤和对嵌入式传感器的损坏,

2021-07-19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曦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基于介孔微针离子泳的集成可穿戴诊疗一体化系统,应用于糖尿病的原位监测和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论文题目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icroneedle

2021-06-10

Talanta:一种新设备或仅需一毫升血液中就能检测到癌细胞的存在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癌症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数量极少,如果这些细胞能很容易就被检出,那么研究人员只需要使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技术就能对癌症进行诊断,从而就能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alanta上题为“Detection of cancer cells in whole blood using a dynamic

2021-06-30

因美纳向全球病原体基因组计划捐赠6000万美元测序设备

2021年4月28日,因美纳(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携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其他公共和私营机构,承诺为全球病原体基因组计划捐赠价值6,000万美元的测序设备。该计划是2020年10月宣布的非洲病原体基因组计划(Africa PGI)的扩展,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全面的病原体基因组网络,在需要帮助的地区构建关键的公共卫生管理能力。

2021-05-07

广东省进口医疗设备锐减,国产替代步伐进一步提速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红利释放以及行业创新活力的迸发,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2019年出版的《医疗器械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第二大市场,且未来十年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国产替代的步伐不断加快,2020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21年3月初,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

2021-03-24

Cell Rep: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高通量线粒体转移设备

2021年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简单的高通量方法来将离体的线粒体及其相关的线粒体DNA转移到哺乳动物的细胞中,这种新型方法或能帮助研究人员通过修饰细胞中的关键遗传组分,从而研究并治疗诸如癌症、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文章中,研

2021-01-04

开发出可穿过血脑屏障将药物递送到大脑的纳米颗粒,有望治疗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

2021年1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途径,并开发了针对这些途径的有前途的分子制剂。然而,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批准的治疗方法的进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人们在将治疗药物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并送入大脑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为了促进治疗药物成功地递送到大

2021-01-06